本站出售,有兴趣带价格联系QQ:503594296

昊海生科 已累计回购0.74%公司A股股份 688366.SH (昊海生科吧)

admin1 1年前 (2024-07-02) 阅读数 16 #财经

媒体7月2日丨(688366.SH)发布,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经过集中竞价买卖模式已累计回购公司A股股份1,750,474股,占公司总股本235,489,895股的比例为0.74%(公司于2024年6月实现了A股股份的公积金转增股本,H股股份的公积金转增股本将于2024年7月实现,本通告中公司总股本按A股及H股均实现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计算),最高成交价为113.50元/股,最低成交价为84.26元/股,成交总金额为人民币176,730,702.06元(不含印花税、买卖佣金等买卖费用)。


为什么创尔生物不太可能上市

因为创尔生物存在着业绩下滑、信批质量不高、关联交易频繁、坏账计提不谨慎、对赌协议大概率完不成等问题。 继“医美三巨头”华熙生物()、昊海生科()和爱美客()相继上市之后,资本市场又迎来一只医美概念股——创尔生物。 拓展资料1、2021年9月7日,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敷尔佳)申请创业板IPO获受理。 中信证券为其保荐机构,拟募资18.9661亿元。 敷尔佳科技成立于2017年11月,是一家具有广泛市场认知度和品牌影响力,从事专业皮肤护理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 2、公司在售产品覆盖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和功能性护肤品,主打敷料和贴、膜类产品,并推出了水、精华及乳液、喷雾、冻干粉等其他形态产品。 2020年,公司贴片类产品销售额为贴片类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市场第一,占比21.3%;其中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占比25.9%,市场排名第一;化妆品类产品占比16.6%,市场排名第二。 3、目前,张立国直接持有公司93.81%的股份,系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哈三联持有公司5%股份,为持有发行人5%以上股份的股东。 4、创尔生物冲击科创板已经半年有余,但仍然未能上市。 此次敷尔佳科技若成功上市,或许意味着其将拿下“医用面膜第一股”的称号。 产品种类多 主打修复敷料 公司产品主要分为医疗器械类与化妆品类,主打敷料和贴、膜类产品,并推出了水、精华及乳液、喷雾、冻干粉等其他产品。 报告期内,敷尔佳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73亿元、13.42亿元、15.85亿元及3.47亿元,销售额逐年上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报告,2020年公司贴片类产品销售额为贴片类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市场第一,占比21.3%;其中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占比25.9%,市场排名第一;化妆品类产品占比16.6%,市场排名第二。 5、公司医疗器械类产品2018年至2021年一季度收入分别为3.36亿元、9.18亿元、8.80亿元及1.96亿元。 其中,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黑膜)和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白膜)等医疗器械类敷料均适用于轻中度痤疮、促进创面愈合与皮肤修复,及辅助治疗痤疮愈后、皮肤过敏与激光光子治疗术后早期色素沉着和减轻瘢痕症状,所以销售收入自2018年起有大幅增长。 6、报告期内,公司的医疗器械类和化妆品类产品均保持着较高毛利率,且基本保持稳定,维持在77%左右。 化妆品类产品2020年及医疗器械类产品2021年1-3月的毛利率下降,除运费计入成本因素外,主要系公司在各大电商平台加大了主要产品促销力度,销售单价有所下降所致。

华熙生物玻尿酸品牌有哪些

10个。

甜朵、佰奥本集、海宝诗、海力达、润百颜、肌活、德润玛、米蓓儿、夸迪、华西颐宝、丝丽、润月雅、润熙泉、润熙禾共10个品牌。

华熙生物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透明质酸全产业链平台公司,微生物发酵生产透明质酸技术处于优势地位,也是全球最大的玻尿酸研发、生产企业。

玻尿酸是通过注射方法将里面透明质酸成分渗入皮肤深层,会对肌肤起到补水效果,还会填充细小的皱纹,皮肤会变的特别细腻、有弹性,通常不会出现排斥情况。

蓝凌玻尿酸是上市公司的吗

近日,鲁商发展(SH)披露了2020年业绩报告,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亿,同比增长3233%,实现归母净利润639亿,同比增加8539%,并且2020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转正,达到4448亿,整体向好。

同时从利润分配方案来看,公司计划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元,共计派现约202亿,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派现金额占公司累计可分配利润的7286%,是鲁商发展 历史 上最大手笔的分红,并且上市以来一直未进行现金分红的鲁商发展,近三年已累计派息362亿。

净利润创 历史 新高

从规模和地域分布来看,鲁商发展只是山东一个小型区域型房企,由于竞争环境不同,省内房地产销售毛利率也高出5个百分点左右,而2019年改名后正式转型大 健康 ,目前鲁商发展的业务包括房地产销售、玻尿酸原料及化妆品销售、药品以及养老服务等。

业绩提升的原因鲁商发展表示,一方面由于山东省内泰安、临沂、济宁等 健康 地产小木集中交付,结算收入相比同期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2020年在加大化妆品渠道促销推广力度后,相关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加,另外,2019年就开始计划收购的焦点生物也终于并表。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639亿的归母净利润甚至创下 历史 新高,2009年鲁商发展通过借壳上市,截至2018年上市十年净利润却从439亿下跌至162亿,净利率从176%最低降至154%增收不增利,从这个角度来说,相对轻资产的药品、化妆品及原料等业务对利润提升影响更大。

房地产销售虽然仍然是为鲁商发展贡献利润最多的业务,但其毛利率仅1452%远低于大部分同行公司,且2020年还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反观化妆品及原料等轻资产业务未来有可能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

玻尿酸相关业务增长最快

鲁商发展的生物医药业务主要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福瑞达医药集团(以下简称:福瑞达集团)进行运营,后者业务主要方向为透明质酸及应用技术的研发,其控股和参股公司拥有“润舒”、“润洁”、“施佩特”、“明仁”、“颐莲”、“善颜”、“悦己”等11个化妆品及医美品牌。

但在收购焦点生物之前,鲁商发展只涉足玻尿酸产业链下游的产品等领域,2020年通过并表焦点生物,鲁商发展将业务延伸至上游玻尿酸原料。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末时鲁商发展账面存在约164亿商誉,全部来自收购焦点生物,从收购定价来看,采用权益法评估增值%,最终以258亿收购焦点生物6011%股权实现并表。

2020年福瑞达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308亿,归母净利润106亿,同时焦点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69亿,归母净利润仅万。

从鲁商发展整体来看,化妆品、原料及添加剂两项业务也是公司增速最快的业务,其中原料及添加剂业务营业收入与毛利率分别上升1897%、1674%,当然这主要得益于对焦点生物的并表。

而焦点生物的业务不知局限在国内,出口毛利率甚至更高,2020年并表后,鲁商发展的原料及添加剂业务内销和出口营收增长率分别为%、%,毛利率分别为4299%、512%。

另外,实实在在增长的主要是公司原有的化妆品业务,受疫情影响,化妆品网上销售收入增长%,且能维持毛利率的平稳,而其他渠道化妆品销售则只能以利润换取收益,营收增加6884%的同时伴随着毛利率大幅下降1868%。

此外,猫妹注意到,鲁商发展账面在建工程由上年的万增加至2020年247亿,同比增加8443%,而主要是由于医药化妆品生产车间工程建设影响所致。

春节前后医美概念大涨,一度被成为“女人的茅台”的玻尿酸龙头爱美客股价突破千元,而搭上医美概念的鲁商发展也在一个月内涨幅超过73%,截至3月29日收盘,公司股价为每股1172元,依然处于近五年来的高位。

医美行业差距初显

无论是原料还是化妆品,鲁商发展的 健康 产品基本都基于玻尿酸,说到底看中的还是玻尿酸市场的潜力,也正如公司表明的“打造以透明质酸为核心的产品体系。”

众所周知,A股市场玻尿酸三巨头分别是爱美客、华熙生物和昊海生科,近两年随着华熙生物和爱美客的先后上市将玻尿酸行业的暴利展现在大众面前,而对于三家公司的比较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猫妹此前曾对比过,爱美客的业务主要为基于玻尿酸的医美及护肤产品的销售,华熙生物则涉及玻尿酸原料销售,甚至成为爱美客主要供应商之一,而起玻尿酸产品近来还包括食品等,另外昊海生科则重点深入骨科、眼科等玻尿酸产品的应用领域。

据了解,焦点生物是华熙生物之外第二大玻尿酸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12%,在收购焦点生物后,鲁商发展的医美 健康 业务看起来更像是三巨头的合集,除了原料,福瑞达集团在化妆品、保健食品、眼科、骨科等领域均有所涉猎。

而利润水平是否能跟随业务范围的扩大同比提升呢?目前玻尿酸三巨头都披露了2020年年报,其中昊海生科是唯一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双下降的公司,且降幅均达到两位数,而业务范围更为集中的爱美客成为净利润增长最快的公司。

回到鲁商发展来看,虽然公司囊括了众多行业与产品,但旗下品牌知名度并不高,因此公司化妆品、原料及添加剂业务毛利率分别只有5914%、4668%,远低于另外三家玻尿酸企业,甚至低于公司酒店业务及药品销售毛利率。

最终不同发展方向的选择,将导致医美行业差距逐渐扩大。

玻尿酸的牌子有哪些?

不是。 蓝凌玻尿酸生物科技(海南)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是一家以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蓝凌玻尿酸不是上市公司,上市企业,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玻尿酸原料为何“霸”全球?

玻尿酸品牌推荐润百颜。

润百颜是华熙生物核心战略品牌。 依托华熙生物专注玻尿酸20余年的科研实力匠心智造“智慧玻尿酸”护肤新方式,采用HA+生物活肤技术,让活性成分与玻尿酸协同作用,针对不同肌肤问题,分级呵护,致力于为每位爱美者提供精准肌肤解决方案。

更多相关信息推荐咨询华熙生物。

春节前,A股第三只千元股诞生,是在创业板上市不到半年的爱美客(SZ)。

爱美客是玻尿酸领域的“三巨头”之一,迈过千元大关前,交出了首份年报,其主营产品的毛利率超过92%,媲美贵州茅台的毛利率9378%(2019年),因此被称为“女人的茅台”。

爱美客主要销售溶液类注射品和凝胶类注射品,主要成分都是玻尿酸,一种可以使皮肤柔嫩、光滑、去皱的多糖类物质。 但爱美客本身不生产玻尿酸原料,其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2017年至2019年的玻尿酸原料供应商为上海艾韦特、华熙生物(SH)和众山生物。

华熙生物是玻尿酸领域的另一家龙头企业,起家于山东济南,目前在玻尿酸上下游都有布局。 众山生物的生产基地在山东日照。

爱美客的选择不是巧合,中国山东是全球七成玻尿酸原料的产地。 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于2019年4月发布的《中国透明质酸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2018年透明质酸原料的总销量已经占据全球总销量的86%,全球前五大供应商——华熙生物、焦点生物、阜丰生物、东辰生物、安华生物全部来自山东。

在此之前,玻尿酸原料多产自日本、捷克等国。 沙利文的报告显示,到了2018年,日本和捷克加起来仅提供了全球8%的玻尿酸原料。

山东是如何掌握这一产业密码的?

山东省药学科学院成立于1983年,在玻尿酸研究领域实现突破的两位科学家——郭学平和凌沛学曾同期在此工作。(南方周末记者封聪颖/图)

华熙生物坐落于济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厂房和办公楼占据了约80亩地。 相邻的马路上,则是山东省药学科学院。

正是这两家紧紧挨着的公司和机构,开了中国玻尿酸产业的先河。

山东省药学科学院成立于1983年,前身是山东省商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在玻尿酸研究领域实现突破的两位科学家——郭学平和凌沛学曾同期在此工作。

据《中国生化药物杂志》介绍,1983年,凌沛学考上了山东医科大学(现为山东大学)生化药学专业硕士,并师从国内生化制药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张天民。 毕业后,凌沛学进入山东省药学科学院,开始研究玻尿酸。 次年,张天民的另一名学生郭学平毕业,也加入到玻尿酸的研究中。

上述杂志介绍,张天民自1993年退休后,曾帮助凌沛学进行以玻尿酸为代表的生化药物的开发。 2002年,张天民在《食品与药品》杂志上撰文称,凌沛学等人于1992年就在国内首创生物发酵法工业生产玻尿酸。

玻尿酸发现于1934年,哥伦比亚大学的眼科教授卡尔·迈耶在一次实验中从牛眼玻璃体中提取出一种多糖,将其命名为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 在国家药典里,它被叫做玻璃酸。 玻尿酸的叫法则源自一名台湾学者的误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主任、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秘书长赵振民教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透明质酸存在于皮肤、关节等组织中,通常以钠盐形式存在,透明质酸分子能携带500倍以上的水分,是目前公认的最佳保湿成分之一。

国内微生物发酵法出现之前,玻尿酸采集用的正是上述动物组织提取法,通常是从牛眼、鸡冠中提取,存在成本高、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

华熙生物相关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1970年代,动物组织提取法时期,一公斤的玻尿酸需要从200多公斤的鸡冠中提取,医用级玻尿酸每克价格高达100美元。 “因为价格极其昂贵,当时玻尿酸会被用在富人赛马,赛马上场前,人们就往马的膝盖打入玻尿酸。 ”

微生物发酵法的出现提升了玻尿酸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程度。 据华熙生物介绍,如今化妆品级的玻尿酸价格已降至每公斤几千元到几万元之间。

微生物发酵法后来被纳入名为“玻璃酸钠及其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发”的项目中,并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部公布的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目录显示,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及单位为:凌沛学、贺艳丽、郭学平、王春喜、钱雪、山东省药学科学院、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山东福瑞达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下称福瑞达生化)。

其中,福瑞达生化公司为华熙生物前身。 华熙生物的招股书显示,1999年11月12日,山东省生化药品公司(现为福瑞达集团,初始唯一股东系山东省药学科学院)、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下称正大福瑞达)、山东正达 科技 有限公司(下称正达 科技 )和美国福瑞达约定分别以人民币75万元出资成立福瑞达生化。

华熙生物相关负责人介绍,福瑞达生化成立之初因为管理等问题陷入亏损状态,于是开始对外寻找投资。 当时,福瑞达集团总经理凌沛学在北大国际MBA学习,认识了如今华熙生物的董事长赵燕。

当时,赵燕已是身家丰厚的商人,其在服装业、房地产等领域积累了财富。 在北京长安街矗立的华夏银行大楼、华熙国际中心、SK大厦以及华熙LIVE·五棵松,都是赵燕的投资项目。

赵燕本科学习生物,察觉到玻尿酸锁水功能应用于护肤等领域的潜力,于2000年以1200万元收购福瑞达生化50%的股权。

2019年5月,华熙生物在回复上交所二轮问询时披露,正达 科技 于1999年成立之时,共有包括张天民在内的13名自然人股东。 招股书显示,2000年8月9日,正大福瑞达将其持有的发行人75万股转让给正达 科技 。 天眼查显示,正达 科技 由赵燕实际控股,目前已注销。 这意味着,当初赵燕是从正达 科技 和正大福瑞达两家公司手中收购了福瑞达生化的股权。

凌沛学为何没有持有股份?南方周末记者曾通过中间人联系凌沛学,凌沛学以短期内工作太忙为由婉拒了采访。

得奖时,这项技术实际已由福瑞达生化独享。 据华熙生物招股书,2001年5月,福瑞达生化以45万元向山东省药学科学院买断发酵法生产药用透明质酸的初始技术。

后来,赵燕通过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华熙昕宇)不断增持福瑞达生化,2012年6月,福瑞达生化改名华熙福瑞达。 又历经几次复杂的股权变更,到2017年12月底,福瑞达集团彻底退出股东之列。 2019年,福瑞达生化公司改名为华熙生物,华熙昕宇持股6586%。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的其他大学和研究所也在推进玻尿酸研究。

爱美客的原料供应商之一众山生物成立于2005年,其核心技术来自与江南大学的合作研发。 江南大学座落于太湖之滨的江苏省无锡市。

众山生物总经理张建勇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生产低端玻尿酸的技术壁垒已基本破除,这项技术实际上并不复杂,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菌种,各家的差异在于品质。

张建勇回忆,2000年到2010年间,江浙一带也有企业生产玻尿酸,只是在规模上无法和山东企业匹敌。 譬如,位于江苏常州的常州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始建于1984年的一所科研院所,目前从原料到制剂均有涉足。

但山东企业由于最早开始进入玻尿酸领域,很快形成了产业集群。

成立于2010年的山东安华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华生物),2018年玻尿酸原料销量占全球7%。 安华生物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年产规模现已达100吨以上。 2015年6月8日,安华生物在新三板挂牌。

安华生物与发展中期的华熙生物颇有渊源。 财报显示,安华生物的实控人韩秀云自1991年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在1998年9月至2003年12月就职于华熙福瑞达,历任技术部经理、销售部经理。

除了华熙生物的带动效应,山东自身的优势也不可忽视。

“发酵结束后,灭活、纯化、用有机溶剂沉淀并干燥等,这些步骤与制药的过程相似。 ”张建勇表示,山东省医药公司数量多,是山东省能够迅速诞生一众玻尿酸原料企业的原因之一。 张建勇在2008年加入众山生物,在此之前,他在制药行业做技术咨询工作。

据大众日报报道,2019年山东省医药工业规模占全国七分之一,齐鲁制药等13家企业进入全国药企百强,数量全国第一。

张建勇认为,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也为生产玻尿酸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 华熙生物相关负责人亦表示,玻尿酸和茅台酒发酵所使用的原料类似。 微生物发酵法下,发酵培养基的原料主要为蛋白胨、酵母粉、葡萄糖和乙醇,后者的原料为小麦、高粱、大麦等。

山东省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山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

中国2018年透明质酸原料的总销量已经占据全球总销量的86%,华熙生物等全球前五大供应商都来自山东。(南方周末记者封聪颖/图)

根据多位受访者的说法,以用途划分,玻尿酸原料可分为食品级、化妆品级和医药级。 按技术难度和质量需求的高低排序,食品级和化妆品级处于低端,医药级最高。

技术难度也对应着毛利率的高低。 近年来,食品级和化妆品级原料的毛利率一直在降低。

“成本是有底线的,市场价格逐渐接近底线,再这样下去,只能以量获利。 ”张建勇表示,低端玻尿酸原料市场的竞争已变成了产能和价格的竞争,即使只有10%或20%的毛利率,一些企业也愿意冲上去。

但与国外企业竞争时,成本低、产能大是国内企业的优势。

多位受访者介绍,1980年代,日企资生堂已经掌握微生物发酵法。 华熙生物相关负责人回忆,2005年,资生堂来公司参观,发现华熙生物通过技术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回国后便退出了食品级及化妆品级原料市场。

至于医药级原料市场,由于横亘着技术和监管两道门槛,目前仍维持较高的毛利率。 据受访者介绍,每公斤医药级原料的价格在10万元到50万元之间。

以应用于医美整形的原料为例,赵振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目前临床上应用玻尿酸微整形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小分子透明质酸原液注射入真皮层,也就是临床上常说的“水光针”。 另一种是玻尿酸凝胶注射充填塑形,加入交联剂后的玻尿酸变成凝胶状,具有充填塑形改善肌体表面轮廓外形的效果,也延长了玻尿酸的吸收时间。

全玉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要实现上述两种方式,涉及酶切法和交联技术的应用。 全玉竹是国内第一家“三甲”整形专科医院注射美容中心创建人、原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注射中心主任。

以酶切法举例,不同透明质酸终端产品对透明质酸的分子量有差异化的要求。 在过去,控制玻尿酸分子量大小的方法为使用酸碱等化学法,存在破坏玻尿酸分子结构、杂质高等问题。

据华熙生物介绍,2011年郭学平在全球首次实现酶切法大规模生产低分子量和寡聚透明质酸。 酶切法没有传统化学法的弊端,并将降解周期由原来的12—15天缩短至5—6小时。

技术难题何时攻破,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 监管部门设置的准入门槛,则考验企业的耐心。

目前,在国内销售医药级玻尿酸原料需要通过国家药监局的认证,而这一认证过程耗时短则2—3年,长则5年以上。 2019年,众山生物取得认证。 在此之前,众山生物的医药级原料只能出口,而为了维持经营,众山生物主营化妆品级和食品级原料。

2020年6月,众山生物决定改造旧厂房,新建玻尿酸生产线,主要为了扩大医药级原料的产能。

2021年3月初,南方周末记者在华熙生物新建的二厂区内看到,一名带货主播在镜头前推荐华熙生物的终端产品。

面对原料毛利率下滑的问题,华熙生物有另一种应对方法——拓展下游终端市场,即售卖大众可以直接使用的产品,例如涂在脸部的产品。

多家上市公司的财报显示,医美整形领域的终端产品能实现的毛利率最高,最典型的便是主要经营终端产品的爱美客。 华熙生物年报显示,2016年至2019年之间,公司原料产品的综合毛利率最高为7616%,而医疗终端产品的综合毛利率最高为8667%,两者相差约10个百分点。

“打开C端市场后,能反哺原料的B端市场。 ”华熙生物相关负责人说。

为什么注射用玻尿酸的毛利率如此之高?

昊海生科(SH)相关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注射用玻尿酸属于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III类医疗器械产品,技术门槛高、研发时间长、审批时间长,具有天然的稀缺性,医疗美容材料生产企业的成本高在早期投入。

昊海生科是玻尿酸领域三家上市公司之一,主营骨科、眼科手术类的终端产品,近几年也进入了医美领域。

全玉竹认同这一观点。 他认为所谓的“高毛利率”有炒作之嫌,在讨论成本时,不应忽视企业早期的研发投入。

不过,进口玻尿酸品牌在医美市场仍占主导地位。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在2018年中国医疗美容透明质酸产品市场竞争格局中,按销量占比计算,排名前三的企业为韩国LG(233%)、昊海生科(184%)和瑞典Q-Med(130%)。

据全玉竹介绍,玻尿酸塑形的效果好坏,与交联技术的高低密切相关。 早期,一些企业为了延长玻尿酸在体内的时间,交联技术不过关,影响了组织的稳定性,会导致红肿过敏等问题的出现。 国内企业的交联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昊海生科、华熙生物和爱美客因研发投入较低,一直为人诟病。

例如,2016年至2019年,华熙生物费用化研发投入分别为024亿元、026亿元、053亿元、094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327%、314%、419%、498%,均不足5%。

“从财务数据的角度看,研发投入主要指的是研发材料费用和研发人员的工资等直接投入,非财务口径的投入没有被统计进去,比如与工艺改进、设备优化等相关的研发投入。 此外,生物 科技 在不断迭代,不是每一项进步都要从0到1去投入建设,所以外界对华熙生物的研发费用评价是片面的,公司二十多年来都在持续投入。 ”华熙生物相关负责人解释。

当南方周末记者追问真实的研发投入比例时,其表示涉及机密不便透露。

下游市场的另一片蓝海是口服玻尿酸。

国内于2008年批准透明质酸钠为新资源食品,使用范围为保健食品原料。 2021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称,透明质酸钠将扩大使用范围为乳及乳制品,饮料类,酒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冷冻饮品。

华熙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自2004年就启动透明质酸作为食品添加的申报工作,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由其生产的食品级透明质酸原料进行试验显示,透明质酸能够增加皮肤水分,且具有抗氧化功效。

在此之前,华熙生物已经做好了扩大产能的准备。 2020年6月5日,华熙生物从破产的东辰集团手中买下东营佛思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即东辰生物),交易价格29亿元。 佛思特公司生产的透明质酸原料以食品级为主,被收购时透明质酸年产能100吨。

不过,目前口服玻尿酸的有效性仍面临质疑。

“目前没有太多的实验数据证明,经过消化后能保留多少,疗效怎样。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刘少伟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符合食品安全规定的产品,服用它对人体是安全的,但不意味着有效。

赵振民亦表示,含有玻尿酸的食品在经过胃肠道的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后,对皮肤美容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还不能过于神话或无限夸大口服玻尿酸的皮肤美容作用”。

医疗行业的未来趋势是怎样的?

——预见2023:《2023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爱美客()、昊海生科()、华熙生物()、奥园美谷()、华东医药()、朗姿股份()、华韩整形()等

本文核心数据:医疗美容行业产业链;医疗美容渗透率;医疗美容市场规模等

行业概况

——定义

医疗美容(Medical Cosmetology)是指运用药物、手术、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不可逆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的美容方式。 最早起源于古埃及时期,是使容貌美丽的一门艺术。

医疗美容科为一级诊疗科目,下设四个不同类别的二级诊疗科目,包括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其中美容外科中的项目可分为四个等级,四级高等项目只能在三级整形外科医院、设有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三级综合医院开展。 根据介入手段,医疗美容可分为手术类与非手术类。 手术类项目从根本上改变或改善面部及身体部位的外观,包括眼部手术、鼻部手术、胸部整形和吸脂瘦身等;非手术类项目又称轻医美项目,包括注射项目与皮肤护理等。

——产业链剖析:上游为医美原料和器械,中游为医美机构

中国医疗美容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医美原料供应商和医美器材提供商;中游包括正规机构和非正规机构,其中正规机构主要是指公立医院的整容科、大型连锁医美集团和中小型民营医美机构等,非正规机构是指私人诊所和美容院等;医美行业下游则是消费者,按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可分为三类,高端项目消费者、中端项目消费者和低端项目消费者。

中国医疗美容上游原料厂商主要有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科、华东医药、焦点生物等;中游医美机构主要有华韩整形、丽都整形、瑞丽医美、鹏爱医疗等机构,新兴的医美平台有新氧、更美、悦美等互联网平台;下游主要是广大的医疗美容消费者。

行业发展历程:起步较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相比美国、日本、韩国等成熟市场,中国的医美行业起步较晚。 自医美行业在中国诞生以来,行业在探索与合法中不断前行。 经历了长期的默默发展,目前中国医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呈现出勃勃生机,一方面大量年轻用户持续渗透市场,另一方面中国医美也步入激烈的淘汰赛阶段。

中国的医疗美容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且存在一定程度的监管缺失,目前正积极开展系列整治活动和措施。行业在经过长时间的野蛮生长后,演化出了以下特点:

行业发展现状

——供给:合规供给存在缺口

中国医疗美容市场发展快速,从中国医疗美容机构的供给来看,截至2021年12月,中国合规注册的医疗美容机构共家。 相较于我国医美巨大的市场需求,医疗美容终端诊疗机构的数量存在一定缺口。

从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执业医师数量来看,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2021年我国整形外科医院含助理医师在内的注册执业医生数量为1753人,注册护士为2606人,美容医院含助理医师在内的注册执业医生数量为8947人,注册护士为人,合计符合医美行业规范的专业医疗从业人员仅人。 而行业标准需求合规医师数量超过10万人,因此存在着大约7.7万合规医师缺口,医师数量供不应求。

——需求:渗透率提高,需求空间大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随着医疗美容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医疗美容服务市场的渗透率由2016年的1.3%大幅上升至2020年的2.1%,复合年增长率为13.6%。 2021年,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上升至2.4%。

2016-2021年,我国医美市场用户规模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医美用户达到1813万人,近5年来复合增长率达到45.3%。 据新氧发布的《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预测,2022年,中国医疗美容用户规模将达到2093万人。

2012-2021年,我国医美就诊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近几年增速有所下降。 2021年,疫情稳定平缓,医美就诊人数较上年大幅上涨。 2021年我国整形外科医院诊疗人数为137.4万人次,同比增速为43.1%;美容医院诊疗数为1106.3万人次,同比增速为24.4%。

医疗美容近年来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不断提升,随着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医疗美容消费者数量的增加,中国医疗美容市场得到增长;供给侧方面,商业化的医疗美容产品不断出台,数量不断增加也推动了中国医疗美容市场的增长。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数据,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医疗美容市场造成重大影响,但对中国市场影响相对较小,医美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549亿元,增速下降至8%。 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增速提高,达22%,市场规模为1891亿元。 预计2022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将达2267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区域竞争:一线城市竞争力更强

根据更美APP《2021年医美行业白皮书》,2021年国内医美市场规模前十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广州、杭州、重庆、南京、青岛和西安,上海超越北京成为消费十强城市中排名第一,市场规模前十城市仍被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占领。

从以上排名可以看出,中国医疗美容消费大多来自一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 从渗透率来看,2021年,中国一线城市医疗美容渗透率达22.2%,二线城市渗透率为8.6%,三线城市医美渗透率仅为4.3%。 尽管医疗美容在中国更发达地区的渗透率较高,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的因素,低线城市的医疗美容消费人口正在迅速追赶,市场潜力较大。

——机构竞争:集中度较低,非正规机构较多

目前,中国医疗美容市场集中度较低,中小型民营医美机构处于主导地位,同时,伴随成本的提升,医美机构经营者较多开设中小型机构,以应对快速变化的消费者。 近几年,随着行业兼并重组加剧,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 医美项目具有消费个性化、地域差异化等特征,因此机构很难将运营经验跨省市复制。 中国的连锁医美集团多采用各地区自主经营的形式。

——产品竞争:轻医美项目占比增加

按照介入手段可以分,医美可分为手术类医疗美容项目和非手术类医疗美容项目。 目前,非手术类项目为代表的轻医美项目正在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占比在70%以上。 手术类项目由于有痛感、恢复时间较长,发展相较于非手术类项目有一定程度的差距。 从医美项目数量来看,2017-2021年,我国非手术类医美项目占比在70%以上,且占比逐年增加,预计2022年,非手术类项目服务次数约占79.7%。

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

——发展趋势:行业发展趋于标准化、规范化

未来,医疗美容行业格局将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消费者也将向头部机构靠拢,头部医美机构将有更多发展机会,市场集中度得到提高;从产品市场看,轻医美项目因其安全、无痛等特点,将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行业规范方面,中国对医美行业的监管规范不断加强,标准和政策出台,医美市场发展将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市场规模预测:至2028年市场规模预期将超过5000亿元

在需求侧,随着国民可支配收入的稳步提高,在消费升级、数字营销的趋势下,中国消费者对医美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医美行业需求加速释放;在供给侧,商业化医疗美容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医美行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内容不断得到丰富。 中国医美行业高速发展,与日本、美国和韩国相比,中国医美项目渗透率较低,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预计到2028年,我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071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