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观察 打架 研发支出数据 机器人营收奉献有余3% 卧龙电驱拟赴港上市加码新风口业务 (ipo观察室)
(图片系AI生成)
A股机器人板块再掀上退潮,中期盈利大增的概念股(600580.SH)连收2个涨停板后今天再度大涨8%。截至8月18日午盘,市值刷出新高,抵达512亿元。而就在披露中报后,公司迅即向港交所递表,正式拉开H股IPO序幕,并在招股书中明白表示拟将部分募资用于增强其在新兴范围(关键为电动航空及机器人组件)的投资及业务,市场对新业务的预期进一步催化公司股价下跌。
观察君留意到,卧龙电驱系A股上市后“买买买”构成的“拼装版”电驱龙头,过半盈利都仰赖其10年前并购而来的全资子公司卧龙电气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阳防爆”)。有鉴于公司在新动力汽车超级和风口规划10年,新动力汽车电驱业务仍只能伸直行业第三梯队的前车之鉴,如今高举高翻展开电动航空及具身自动新业务又能分羹几何,尚待时期检验。
盈利关键靠子公司南阳防爆
近来大热的卧龙电驱,前身设立于1995年,最后主业为微分及其电子控制装置和电动车等,于2002年6月6日登陆A股。早在此前文章《卧龙电驱“虚火”之辨:暴跌后的“概念收割机”,难掩业务落地难| 媒体深度》中,观察君就曾指出,卧龙电驱在其A股上市后不时经过外延并购和投资扩展主机业务并发力集成化、一体化,然后又探求新业务,出售资产和收买并行。
直到往年剥离、、、氢能业务后才构成了目前的五大中心业务——防爆处置计划、工业电驱动系统处置计划、暖通电驱动系统处置计划、新动力交通电驱动系统处置计划、机器人组件及系统运转。
要求留意的是,主业的切换与风口业务的规划可经过资本运作加快成功,但要转换成盈利并非易事。尽管公司有5大业务,但其实公司营收关键还是靠传统的电驱业务。以2023年、2024年为例, 公司工业电机及驱动、日机及控制两板块区分录得营收127.56亿元、130亿元,占营收的比重均逾越了八成。
盈利则过半都靠全资子公司南阳防爆,后者是公司于2015年和2016年收买而来,主营防爆电机、一般电机、核级电机等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修缮等。
观察君梳理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2025H1,南阳防爆区分红功营收38.55亿元、43.02亿元、40.74亿元和22.12亿元,占卧龙电驱总营收的27.02%、27.64%、25.08%和27.55%; 南阳防爆成功净利润区分为5.56亿元、7.27亿元、4.5亿元、3.05亿元,占卧龙电驱总净利润的比例为66.31%、131.58%、54.03%和55.68% 。
当然了,南阳防爆这样的标的可遇无法求,时期拉长,卧龙电驱营收相对稳健,终年坚持个位数的增长;但盈利在2017年终次过6亿之后就堕入猛烈坚定。
往年上半年,卧龙电驱成功归母净利润5.37亿元、扣非净利润4.81亿元,同比增长36.76%、38.25%,看似增长清楚。但把视野放远,早在2019H1公司就曾录得过6.10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在2023H1就曾成功5.10亿元的扣非净利润,足见公司盈利的坚定性。
新业务营收奉献有余3%
且不论业绩表现如何,在卧龙电驱这里,不乏踩准风口、规划新概念的故事,最为典型的即是其踩准新动力汽车超级和风口的案例。类比而言,如今高举高打的电动航空及具身自动新业务,能有几多胜算,还有待观察。
2012年,随同首个针对新动力的顶层设计文件《节能与新动力汽车产业展开规划(2012-2020年)》正式出台等多政策催化下,新动力汽车概念于当年12月末尾掀起一轮长达2年半甚至更久的行情。彼时,卧龙电驱恰恰踩中风口末尾成功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产业化,其中新动力汽车用驱动电机末尾奉献支出并迎来迅猛增长。也因此,卧龙电驱股价跟随新动力汽车概念飙升,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间暴跌近5倍。
在10余年的展开后,中汽车宏伟蓝图加快兑现,但如今早早站上风口的卧龙电驱,其新动力汽车电驱业务却未能跟随行业生长为公司业务顶梁柱,反而在2022年后末尾走下坡路。 市场份额而言,卧龙电驱也只能内行业排进第三梯队。
2021-2024年,公司电动交通(关键为新动力汽车)销量区分为673万kW、1086万kW、1054万kW、879万kW,毛利率18.35%、16.59%、16.22%、13.35%,成功营收6.68亿元、9.69亿元、9.72亿元、8.08亿元,占各期营收的比重区分仅为4.88%、6.80%、6.24%、4.97%。
可以类比的事,处于第二梯队的同行结合动力电驱业务却在逐年递增。2021-2024年,该公司电驱系统的销量为55.94万台套、89.85万台套、168.51万台套和371.16万台套,毛利率为12.00%、13.96%、14.92%和17.25%,奉献营收区分为27.96亿元、46.76亿元、77.46亿元和140.51亿元。
当电动交通业务走下坡路时,和机器人概念平地惊雷,站上风口,沾上该两概念的卧龙电驱又从去年末尾迎来几波大行情。更为关键的是,在此番港股招股书中,公司披露了更多关于该两项新业务的细节和展望,并明白将部分募资投向该两项业务的商业化及规模化消费、技术开发,引发投资者更多遐想。
依据港股招股书披露,在电动航空范围,卧龙电驱率先掌握高功率密度、高牢靠航空电驱动系统处置计划的中心技术,成为全球eVTOL动力系统的关键供应商,经过与沃飞长空成立合营企业,推进载人航空电驱动系统适航验证,确立了在航空电驱动系统范围的领军位置;在具身自动范围,机器人组件方面,其聚焦关节模块、灵巧手、外骨骼等产品,结合电机、、一体化设计,规划、协作机器人及市场;工业运转方面,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具身自动垂域模型,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工业具身自动的商业运转。
理想上,早在2014年以1780万欧元(约1.36亿元人民币)收买取得SIR公司89%股权后,卧龙电驱就以SIR公司为依附,设立浙江希尔机器人有限公司和浙江卧龙机器人有限公司(2019年已注销),末尾规划机器人相关业务。
但务工绩奉献而言,则难言美观。早在2013年,SIR公司营收2766.3万欧元、净利润146万欧元, 多年过去 ,卧龙电驱 近几 年机器人 组件 及 系统 运转占总营收比重 不时只需2.6%左右 港股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2025H1,公司该板块业务的营收区分为3.56亿元、4.06亿元、4.52亿元和2.18亿元,占比为2.5%、2.6%、2.8%和2.7%。
不只如此,往年上半年,公司机器人组件及系统运转的毛利率还发生清楚下滑,为22.1%,去年同期为23.4%。而2022年-2024年,该业务板块的毛利率区分为19.7%、28.7%、26.3%。对此,公司解释称,“关键归因于我们积极展开机器人板块的战略重点,我们对首推产品采取更灵敏的定价战略,旨在争取关键客户及树立市场份额,这形成早期的毛利率被紧缩。”
研发支出成谜
要求留意的是,无论电动航空还是具身自动行业,目前都处于起步阶段,要求巨量的研发投入。而数据显示,截至往年6月30日,公司有短期借款29.0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2.63亿元,终年借款16.22亿元,而货币资金则只需36.01亿元(其中有8.10亿元受限)、买卖性金融资产2.34亿元。这也就能解释,公司拟港股IPO募资投向新业务的研发和产业化。
通常上,自A股上市以来,卧龙电驱就擅于融资展开。wind数据显示,公司上市以来已累计融资126.54亿元,其中直接融资59.04亿元,除IPO募资外还启动了3次定增、2次短期融资券、1次地下增发;另有直接融资67.49亿元。而公司上市以来累计净利润为93.45亿元,累计分红仅20.56亿元。
聚焦至公司的研发,卧龙电驱多番强调对研发的注重。不过,观察君留意到, 公司研发支出成谜,在公司A股活期报告和港股招股书中,同项数据存在“打架”的情形。
在港股招股书中,2022年-2024年及2024H1、2025H1,卧龙电驱的研发支出(包括资本化金额)区分为8.19亿元、8.58亿元、8.72亿元、4.38亿元及4.26亿元,占各时期总支出的 5.7%、5.5%、5.4%、5.5%及5.3%。
(港股招股书对研发支出的描画)
而依据卧龙电驱A股活期报告披露,2022年-2024年及2024H1、2025H1,公司研发支出(包括资本化金额)区分为8.21亿元、8.59亿元、8.75亿元、4.39亿元和4.26亿元,占营收的比重区分为5.75%、5.50%、5.39%、5.50%和5.30%。
假定说2024H1和2015H1的研发支出数据还能用“未经审计”解释,那2022-2024年的数据则是曾经审计的,终究以哪一版数据为准? (本文于媒体APP,作者|苏启桃)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