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这么说的是钟薛高 网友 吃水果还要被教育 百果园董事长一句话炸锅 (上一个这么说的人坟头草已经)
一段“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的视频突然引爆网络。
视频里,惠勇面对 “水果太贵”的质疑,掷地有声地表示:“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一个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我们想告知消费者,最后是消费者自己的选择。”
这番话一出口,#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月薪两万吃不起百果园#等话题瞬间冲上微博热搜。
评论区瞬间成了繁华的菜市场,网友们的吐槽简直要把屏幕掀翻。
有网友直言:“吃个破水果还被教育上了”;
有网友回击:“那就让消费者教育你”;
有人玩梗调侃:“他家水果都有教员资历证吗?天天教育教育”;
更有人翻出旧账:“上一个这么说的还是钟薛高开创人”。
01 从质量标杆到质量疑问频发
网上的吐槽声浪里,藏着消费者对百果园的复杂心境,像是对曾经信任的品牌既绝望又惋惜。
其实消费者的需求向来很方便:花合理的钱,买到对等的质量。
有网友说得透彻:“我们不拥戴买贵水果,但拥戴‘被教育’着买贵水果,假定质量真能打,哪怕多少钱高些也认;可要是质量跟不上,还拿‘教育’当幌子,就别怪消费者用脚投票
曾几何时,百果园确实靠得住。
2001年,余惠勇仅靠 400元兴办深圳百果园,2002年 7月首家门店开门,首日销售额 1.8万元,单月打破 40万元,起步便势头微弱。
创业初期,百果园定位明白,瞄准城市中产家庭,门店多开在中高端小区周边。余惠勇为品牌定下 “做最好吃的水果”,精准契合中产消费更新需求,加快取得消费者认可。
而“不好吃退款”的暖心承诺,以及把水果按口感、甜度精细分级定价,让不少人觉得 “多花点钱买个忧心”值当。
可现在,这份承诺却在一次性性次曝光中变得面目模糊。
2024年“315”时期,湖北经视的报道,武汉银海雅苑门店把腐朽水果切成块,装进精致盒子就成了低价果切;隔夜水果往冰箱里一塞,第二天照样贴 “新颖”标签售卖;更离谱的是,车厘子等级全凭店员一张嘴定,一般货能吹成 “顶级果”。
最让人膈应的是,连《食品瘦弱容许证》都没有的员工,就在操作间里摆弄直接入口的水果。
这样的乱象并非个例。
更早之前的2022年,有科普博主发布视频称,他们暗访百果园门店时,发现有门店任务人员不只售卖隔夜果切水果,还把行将蜕变的水果启动切块售卖。
随后,百果园官方微博发布致歉说明,经自查,视频中两家涉事门店存在将水果违规分级、售卖隔夜果切水果等疑问,涉事加盟门店已停业整理,并责令涉事店员启动复职再教育。
社交平台上关于百果园质量吐槽也不少。
有消费者花 50多元买了一盒荔枝,店员拍着胸脯保证 “新颖到货,好吃无核”,结果回家一翻开,荔枝早已发霉发黑,汁水透着酸腐味;
有人买的橘子,剥开外皮才发现果肉曾经蜕变发霉;
还有人在百果园的果切菠萝里吃出了塑料碎片;
20块钱两个桃子,其中一个还是烂的。
这些糟心的体验,与百果园 “教育消费者”的高调构成了辛辣对比。消费者不是不愿为质量买单,只是当 “低价”换不来 “高质”,甚至换来了发霉、蜕变、掺杂异物时,所谓的 “教育”就成了笑话。
02 去年被盈余3.91亿,关店近千家
无意思的是,就在余惠勇喊着“不迎合”的同时,百果园 2024年财报里,“性价比”三个字硬生消费生了 24次。
比如那句 “我们批发事业群聚焦高质量展开,着力优化门店运营效力及重塑「高性价比」用户心智”,还有“我们主动拥抱改造,成功从「好吃」到「高质量与高性价比」的战略更新”,字里行间都是对市场的妥协。
而且百果园可不是说说而已。
从去年 8月末尾,从去年8月末尾,百果园每月会精选1-2款高质量果品,以市场上极具性价比的多少钱来“报恩”消费者,朝着 “迎合消费者对低价的需求”狂奔。
这种 “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老实”的操作,让消费者看得云里雾里:终究是想做高高在上的 “教育者”,还是想当接地气的 “生意人”?
可即使如此,百果园的颓势照旧没挡住。
2024年之前,百果园业绩不时处于增长态势。地下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百果园近5年营收区分为:89.76亿元、88.54亿元、102.89亿元、113.12亿元以及113.91亿元,净利润区分为:2.49亿元、0.49亿元、2.30亿元、3.23亿元以及3.61亿元。
但是上市次年,百果园末尾跌落神坛。初次发生营收利润双降低局面,并且净利润初次发生盈余。
2024年,公司成功支出 102.73亿元,同比降低 9.8%,除所得税前盈余 3.91亿元。
更戏剧化的是,就在去年 1月,百果园还决计十足中央案 “未来十年营收破千亿、线下开超万家门店”,可短短一年,风云突变宛如一出反转剧。
截至 2024年底,百果园批发门店同比净增加 966家,只剩 5127家,平均每天关店2.6家。
付费会员数量也在缩水。
2024年底为 85.4万人,较2023年增加 31.7万人,降幅达 27.1%。曾经情愿为 “质量”买单的中心用户,正在悄然分开。
甚至连 “自己人”都在离场。
自2024年以来,百果园的股东们就末尾频繁减持。
Wind数据显示,从去年5月,百果园常务副总裁先后屡次减持,持股比例7.43%降到了4.05%。集团大股东、天图投资董事长王永华7次减持,累计套现3788.64万港元。
而2023年1月16日,百果园登陆港交所,上市首日收盘的总市值高达94.74亿港元,现在只剩26.94亿港元,跌去了71.5%。
更为关键的是,现在的水果市场早已不是 “一家独大”的格式。社区团购的 “次日达”水果新颖又廉价,本地连锁生鲜店靠着 “产地直采”打多少钱战,就连也在生鲜区摆起 “平价专柜”。
百果园要是真把 “不迎合”当信条,恐怕会在剧烈的竞争中渐渐失去阵地。毕竟,做生意不是开讲堂,消费者也不是来听课的。
与其揣摩怎样 “教育”大家,不如好好想想:如何让多少钱配得上质量,让服务对得起信任。
不然,再响亮的口号,也架不住顾客转身走进别家店的背影。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