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三条城际线路经过初步验收 估量年内建成开放 (广州地铁三条线路经过)
媒体讯: 8月3日,据广州地铁集团信息,城际轨道交通广佛环线广州南站至段(广佛东环)、穗莞深城际铁路琶洲支线(琶洲支线)、新白广城际铁路竹料站至机场T2站段(新白广竹料至T2段)顺利经过初步验收,朝着开放运营迈出关键的一步。
据悉,三条城际线路均由广州地铁集团珠三角城际轨道公司担任树立,力争年内建成开放。
广州地铁十一号线拟打造地下非遗文明长廊5个特殊非遗文明车站来了
近日,广州轨道交通十一号线线路车站装修非物质文明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元素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地下招标。 依据初步设计方案,十一号线将选取广州东站、广州火车站、芳村站、琶洲站、中医药大学站5个重点枢纽站作为特殊非遗文明车站,并选取24个规范站点,展现地道的广府生活文明。 经过环线体验广府生活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环线)呈环形线路,线路经过天河区、白云区、越秀区、荔湾区和海珠区。 线路全长44.2公里,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全线共设32座车站(天河公园和员村已由二十一号线代建),其中换乘站26座,与国铁(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站)、珠三角城际(琶洲站)等枢纽站均有换乘。 本次非遗元素设计内容共29座车站,不含员村站、天河公园站及田心村站。 招标公告显示,十一号线拟从中心五区每个行政区各选取1个重点枢纽站作为特殊非遗文明车站,5座特殊非遗文明车站设置非物质文明遗产文明图腾主笼统、文明橱窗、部分导视系统出入口通道文明设计延展、非物质文明遗产艺术品文明展现墙。 另外24座车站为普通规范文明站,关键包括规范文明图腾主笼统及部分导视系统出入口通道文明设计延展。 羊城晚报记者从初步设计方案中得知,本次设计准绳为“粤港澳大湾区首条地铁大环线,打造地下非物质文明遗产文明长廊”。 位于中心城区的十一号线串联广府老城和新城,涵盖具有广府特征的饮食、文明、商贸、景区等,经过打造文旅特征线,让市民体验广府生活的质量和温度,经过走一圈,看法一座城,体验一种生活和文明。 打造特征文明图腾“11”依据初步设计方案,本次十一号线非遗元素设计选取广州东站、广州火车站、芳村站、琶洲站、中医药大学站作为5个重点枢纽站,诉说广州从何而来,推行广州历史文明笼统。 其中,越秀区的广州火车站是不少外地人到来广州的第一站,人流量大、是人们看法广州的第一站;位于荔湾区的芳村历史悠久,是连通佛山、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枢纽;海珠区的琶洲定位为广州的会展中心区,是向全球展现广州笼统的关键站点;天河区的广州东站是我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的起始站,是广州对内咨询、对外开放的窗口;白云区的中医药大学站,天文位置优越便利。 5个特殊“非遗”文明车站对应5个“非遗”文明图腾,打造具有共同广州“非遗”特征的文明图腾“11”。 设计方案显示,针对5个重点枢纽站需选取对应具有普遍认知度,且最能代表广州岭南文明底蕴的五大类“非遗”项目:全球级非物质文明遗产——粤剧(广州东站——粤港澳大湾区链接展现窗口);国度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广彩瓷(广州火车站——广州中心交通枢纽对内咨询对外开放展现窗口)、广绣(芳村站——广州传统文明中心文明区树立展现窗口)、广东醒狮(琶洲站——广州中心会展中心展览展现窗口)、广雕(中医药大学站——广州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区展览展现窗口)。 八大元素划分24个规范站点初步设计方案引见,24个规范站点依据衣、食、住、行、景、史、商、学,展现广州地道的广府生活文明。 例如,“衣”元素的代表站点是梓元岗、流花路、沙河;“食”元素的代表站点是大塘、中山八。 方案引见,设计内容包括圆形主笼统图腾橱窗,依据规范文明图腾的中心内容图形,结合车站内适宜的展现位置,启动规范图腾的主笼统艺术展现,并结合部分导视系统启动文明延展设计,优化车站的文明艺术装饰气氛。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车站称号仅为工程暂定称号,规范站名应以市政府同意发布为准。 例如,设计方案中“广园新村站”在初定称号意见征集中为“中医药大学站”。
广州地铁目前有哪几条线路在树立中?
树立中的 五号线初步线路及站位方案。 线路基本走向是:终点在芳村小道西的南侧、�口客运站东侧,沿珠江大桥西北侧与在建中的珠江大桥放射线并行跨越珠江,向东穿过南岸路与中山八路交叉口,再折向北经过西焦煤场、西场,之后沿环市路走廊敷设线路。 抵达区庄立交东侧后折向南行,穿过西风东路、杨箕,经五羊新城向东沿花城小道穿越珠江新城、员村地域之后向北折回到黄埔小道走廊,并经黄洲、东圃、鱼珠、茅岗、大沙地等地,抵达黄埔区文园。 二期工程则由文园折向南后,基本沿黄埔东路、夏港小道走廊布设线路,途径沙浦、庙头、夏园等地,抵达五号线的终点黄埔客运港。 地铁六号线途经浔峰岗、横沙、沙贝、河沙、大坦沙、如意坊、黄沙、文明公园、一德路、海珠广场、北京路、越秀南、东湖、东山口、区庄、黄花岗、水荫路、沙河、天平架、燕塘、天河客运站和元岗(现名长湴)共22个站点,呈U字形走向,贯串广州的东西 近期规划的广州地铁七号线是以广州新客运站为终点,大石为终点。 在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远期规划中,七号线还会从大石向西南延伸,经南浦岛东侧,大学城南,横沙不时到萝岗,故七号线又名南浦岛线。 近期规划的七号线长8KM,远期规划的七号线长33.7KM。 八号线由原二号线的琶洲-晓港段(在晓港-江南西区间拆解)、晓港-文明公园段组成。 远期规划琶洲塔-新洲段以及文明公园-黄金围段。 八号线的琶洲-晓港段是目前运营的二号线的一部分,而北延的文明公园段基本位于老城区内。 该线横跨工业小道、宝岗小道、江南小道三条海珠区最繁华的南北向主干道。 广州地铁九号线西起花都区汽车城,东止于白云区人和镇,与三号线交汇,全长17.4公里,设有14座车站,估量于2013年底开放,地铁九号线能增强花都区及广州城市的咨询,亦使花都区居民快捷地交往新白云机场及广州城市; 九号线初步站点为汽车城、官溪、红棉小道、毕村北路、凤仙路、树立北路、茶园南路、区政府、田美、莲塘村、莲山南路、清布村、广塘村及人和。
广深铁路的开展历史
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末,广东候补知府易学灏奏请两广总督李瀚章,拟以凑集商股方式,修建广州至英国租借地香港九龙的铁路,增强两地的交通咨询。 事先因粤汉铁路尚未修通,方案未被同意。 至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清政府与英国议定修建广九铁路,后因英国正应付第二次布尔抗争而放置。 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 1907年)正月,《广九铁路借款合同》在北京签署,英国借款150万英镑给清政府修建广东段铁路(华段)。 同年7月广九铁路香港段率先开工,而广东段则在1909年开工。 经中、英双方商定,以罗湖桥中孔第二节为界,分为华、英两段。 华段线路即为现今之广深铁路,事先全长142.77公里,而英段长35.78公里由英方修建。 依据借款合同,广九铁路的建造虽然必需由英国人担任总工程师,但是中国依然自聘华人铁路修建工程师詹天佑为顾问。 民国时期曾称谓此铁路为广九铁路,其中九是九龙,而香港则将它称为九广铁路(-{Kowloon-Canton Railway}-),在大陆的路段称为华段、而在香港的称为英段。 但在香港“九广铁路”是指由九广铁路公司营运的铁路服务网络,包括东铁、轻铁、西铁及马鞍山铁路(马铁),其中东铁大致是原来的九广铁路英段。 1948年3月,广九线旧白云机场支线开工,从广州站旧机场支线站台开出,经飞鹅路(桂花岗道口)、飞鹅西路、广园路(景泰道口)、柯子岭站、柯子岭仓库,终点站在白云机场油库,关键业务为航空煤油运送,运输所得(指航空煤油)放入运输管道,至飞机煤油放置处。 1949年10月14日,旧白云机场支线开放,白云机场由军用机场变身民用机场。 1950年代初,广州东站(大沙头站)再次更名为广州站,成为广州市内最关键的铁路客运站。 1954年又在广北联系线上增设流花桥站(位于今广州站)。 1967年,广深铁路再次启动全线大修,提高线路运输才干。 1974年4月12日,在原流花桥站改建的新广州站(广州新客站)建成经常使用,同时广深铁路广州段终点由原广州站(大沙头站)改成新广州站至今。 80年代起,由于中国启动革新开放,深圳成立了经济特区,珠三角地域经济迅速开展,出口货物和旅客少量参与,原有广深铁路单线难以满足运输要求,所以在1984年起增建第二线,同时成立了广深铁路公司,直接附属于广州铁路局,担任启动营运控制和树立单线的任务。 1987年1月单线完工通车,运输才干提高70%,成为事先广东省第一条单线铁路。 而广州东站(大沙头站)—东山站—云麓站一段的铁路于1984年被撤除,自此广州市中心再无铁路穿过。 1987年底,广深铁路双线建成通车。 1991年经国务院同意,广深准高速铁路立项;1994年12月23日,准高速线路改造和增建第三线工程正式投入运营。 1998年5月28日,广深线准高速电气化工程完工,8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 经过电气化改造,2000年9月,第三线电气化完工通车,成为全国第一条的三线并行、全线封锁、全程电气化铁路。 1988年10月,天河站改名为广州东站。 2004年8月5日,旧白云机场支线废止,桂花岗闸口建成。 2007年4月18日,广深Ⅰ、Ⅱ成功提速改造后时速可达200公里,成为全国第一条城际公交化客运专线;广深Ⅳ线建成通车后,广深线成为全国第一条四线并行且客货分线运转的铁路。 城际列车广深城际动车组车票 停靠在深圳站、担当广深城际列车的CRH1A谐和号动车组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中国的革新开放尚未实行,深圳也还没有设市,广深铁路仅为一条支线铁路,交往广州和深圳的旅客列车相当少。 而广深之间的特快旅客列车最早开行于1959年,因广深铁路是事先外地旅客由香港转道参与广州买卖会的必经之路,经铁道部同意,1959年10月1日起,广州、深圳之间增开91/92次特快旅客列车,此次列车不但不停靠中途站,更破例加挂餐车(事先铁路客运控制规章规则,运转时期不超越8小时的列车不挂餐车,而91/92次的运转时期只要约两个小时),1966年8月,由四方机车车辆厂消费的中国第一代空调软座客车末尾在广深线上担当91/92次。 至1979年时,交往广深的客车仍只要三对,运转时期最快2小时5分钟,最慢为4小时45分钟[12]。 事先的旅客中,中国大陆本地居民仅属少数,大部分为来自香港的本国人、回乡探亲的港澳台同胞,91/92次特快更仍只供外宾及华裔乘坐。 只要在广州买卖会召开时期,客车才会满座。 1976年10月16日,由深圳开往广州的92次特快列车在广深线41公里处脱轨,18名旅客受伤,终止行车近25小时。 80年代起,随着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广深之间的商务流动人口末尾大幅增长,旅客每年约2000万人次,交往两地的客车数目不时参与。 1983年9月更开行每站均停、全程需时约6小时的543/544次快车,为广深沿途农民服务。 1984年广深铁路公司成立后列车车次分为特快(81-90次;初期有备用的97-100次;至1991年起新增71—78次特快)、普快(101-116次、221-228次)以及两趟快车(501/502次;543/544次),特快列车运转时期最快2小时。 同时铁道部支持广深线末尾实行特殊运价,其客货运价水平在全国同一运价基础上浮50%,铁路公司也可视市场状况对运价下浮,广深线成为中国初次成功浮动运价体制的线路。 至80年代末,广深线年发送旅客到达2800万人次。 1993年,广深线列车冠以“深”字头,年发送旅客到达2600万人次。 1994年,广深铁路成功既有线准高速改造。 1994年12月22日,广深铁路开行中国首列城际准高速客车,最高速度达160km/h,并启用代表准高速列车的“Z(准)”字头车次,行车时期缩短为最快1小时5分钟,也是初次经常使用25Z型客车和DF11型准高速内燃机车;至于快车,也由“深”字头改为“S”字头以便识别。 1998年5月,广深线电气化完工。 1998年8月28日起率先经常使用从瑞典引进的X2000摆式列车运转代表高速列车的“G(高)”字头车次,最快运转时期为55分钟。 2001年1月8日起,蓝箭电力动车组投入正式运营。 2001年广深城际列车每天已到达54对。 2007年2月1日起,6组CRH1A型“谐和号”动车组末尾在广深线启动载客试运转,限速160km/h,今天早上6时45分和7时05分,T971次和T980次列车区分从广州和深圳两地对开。 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谐和号动车组大规模上线运转,最高运转时速达200公里,(2009年终)商业运转时速为170公里/小时。 由于动车组的加减速才干大为增强,使交往广州东站与深圳站不停站中转列车,运转时期仅为52分钟,即使中途停一至两个站的列车班次,亦能在60分钟内成功行程。 营运时期也有所延伸,广州东站首尾班车发车时期区分为5时45分和次日1时;深圳站首尾班车发车时期区分为6时22分和23时28分,广深城际列车平均每10~15分钟便开出一班,在客流高峰期每5分钟一趟车。 同年7月1日起,广深线城际列车更全部经常使用CRH1A型“谐和号”动车组,淘汰原有的准高速列车。 2008年4月18日之后,每日有88对动车组行走于广州深圳之间,另有12对是备用车次。 使得广州和深圳间每日最多有100对动车组行走,2008年12月21日起更参与至每日120对列车,在客流高峰期每5分钟一趟车、往常10~15分钟一班,是现时中国大陆密度最大的城际交通线路,初步成功了广深城际铁路“公交化”营运。 2009年5月1日起,为进一步实行公交化,每天开行的100对广深城际动车组列车中,有98对列车中途停靠石龙站、东莞站及樟木头站,一切往来广州站和深圳站之间的列车除停靠上述三个车站外,均停靠广州东站,一切广深城际动车组中途停站时期均一致为1.5分钟,此布置使石龙、常平、樟木头旅客等候城际列车的时期从平均30分钟缩短到11分钟。 交往深圳站及广州东站、广州站的中转列车则维持每天2对,车次为:深圳 — 广州东 — 广州班次 深圳开 到广州东 到广州D7002 07:50 08:42 08:54D7008 17:00 17:52 18:04广州东 — 深圳班次 广州东开 到深圳D7113 07:50 08:42D7065 17:00 17:52截至2009年9月,广深城际列车日均发送旅客9.9万人,周末更可超越11万。 广州市内的广深铁路,摄于2008年广深铁路是中国最早实如今既有线上提速的铁路试点,早在1960年代曾经在吉山至下元段启动无缝路轨实验。 由20世纪90年代起,屡次对线路启动提速改造,广深铁路的提速阅历后来被陆续推行到三大支线(京广铁路、京沪铁路、陇海铁路),为后来的中国铁路大提速打下了基础。 广深铁路准高速改造的研讨早于1989年曾经启动,成立了由中国铁道迷信研讨院和广州铁路局组成的结合专家组,对广深线旅客列车的最高速度提高到160km/h启动了前期可行性研讨。 1990年铁道部正式将“广深铁路成功旅客列车最高速度160km/h的技术方案研讨”列入1990年铁道部迷信技术开展项目。 至此,广深铁路准高速机车车辆、线路工程、信号系统、速度分级控制及安保评价实验等15重点技术攻关研讨方案末尾片面执行。 1991年经国务院同意,广深准高速铁路立项。 1991年12月28日,广深铁路第三线,及对既有双线的准高速改造工程开工,由广州铁路局成立的广深准高速铁路树立指挥部担任树立,总投资48亿元,线路设计速度160km/h,铁路信号采用U—T智能闭塞系统,列车追踪最小距离时期为8分钟,是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 广深线构成了两条时速160公里、一条时速120公里的三线铁路。 1994年10月20日,成功了为时一个月的第一阶段行车实验,实验中列车最高时速到达174公里。 1994年12月22日,广深铁路开行中国首列准高速旅客列车。 树立中的广深铁路四线1997年,广深铁路其中两线改形成电气化铁路,1998年5月完工,设计旅客列车最高时速为200公里,其中下元至茶山段建有30公里单线、时速可达250公里的实验路段。 同年8月,广深铁路率先经常使用由瑞典租赁、最高营运速度达200km/h、被命名为“新时速高速列车”的X2000摆式高速动车组运转广深城际列车。 由于铁路全线采用了众多到达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设备,因此事先广深铁路被视为中国高速铁路的实验基地和展现中国铁路开展的“窗口”。 2000年9月,第三线的电气化完工通车,广深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三线并行、全线封锁、全线电气化铁路。 2004年12月31日,广深铁路第四线开工树立,以及沿线15个车站的站场改造,全部由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担任。 2007年4月18日,新建的第四线完工,在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当日投入运营。 广深三线和四线最高营运速度均优化至200km/h,自此广深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全程封锁、四线并行的铁路,成功高速旅客列车与普速客车、货物列车的分线运转,大大优化了综合运输才干,而广深城际列车的运转密度也大幅提高。 同时,于1911年3月建成、具有相当历史意义的石龙南桥中止经常使用。 广深铁路在石龙共有三座跨越东江南支流的铁路桥,区分为石龙南桥(1911年建成,单线,已停用)、石龙南特大桥(1994年建成,双线)、四线石龙南桥(2007年建成,双线)。 1966年前胜利6型蒸汽机车牵引21型客车 / 22型客车1966年 ~ 70年代中期胜利6型蒸汽机车 / 西方红1型内燃机车 / 西风型内燃机车(1972年起)牵引21型客车 / 22型客车西方红1型内燃机车 / 西风型内燃机车(1972年起)牵引四方厂制24型空调客车(91/92次特快列车)70年代 ~ 1994年底牵引机车:西风3型 / ND2型 / 西风4B型(80年代起) / 西风9型内燃机车(90年代)车辆:四方厂制24型空调客车 / 25型空调客车22型客车 / 22型改装空调客车1994年底 ~ 1998年牵引机车:西风4B型 / 西风9型 / 西风11型内燃机车车辆:22型客车 / 25B型空调双层客车 / 25Z型客车1998年 ~ 2004年西风4B型内燃机车牵引22型客车 / 25B型空调双层客车 /韶山8型电力机车 / 西风11型内燃机车牵引25Z型客车 /韶山8型电力机车 / 西风11型内燃机车牵引25C型客车(1998年 ~ 2000年)DDJ1型电力动车组(大白鲨)(1999年中 ~ 2000年中)先锋号电动车组(2001年)X2000摆式列车蓝箭电力动车组(2001年起)2004年 ~ 2006年西风4B型内燃机车牵引25B型空调双层客车 /西风11型内燃机车 / 韶山8型电力机车牵引25Z型客车X2000摆式列车 / 蓝箭电力动车组2007年 ~西风11型内燃机车牵引25Z型客车(至2007年4月25日止)西风4B型内燃机车牵引25B型空调双层客车(至2007年6月30日止)蓝箭电力动车组(至2007年4月25日止)CRH1A型动车组(谐和号)(2007年2月1日起) 1994年广深高速公路通车后,广深城际列车遭到公路奢侈大巴的竞争,因大巴发车密度高多少钱相宜而事先铁路发车密度低、票价较高,铁路客流大幅下跌。 尔后为了增强铁路竞争力,广深铁路公司末尾逐渐实施“广深城际公交化”方案,除了上述的列车提速和加密班次外,也包括使旅客乘车更便利的措施。 广深城际列车于2005年10月26日起起试行地铁方式的运作,经常使用智能售票机、入闸机、卡式火车票(IC卡)及储值车票,以配合公交化方案。 智能售票机与地铁一样采取触碰式点击购票,可经常使用10元、20元、50元及100元人民币纸币。 乘客在智能售票机购置IC卡车票后,经入闸机检票系统检票即可上车。 现时广深线的智能售票机共出售6个沿途车站的车票,计有广州、广州东、石龙、东莞、樟木头及深圳,但售票机并非全日运作。 2009年2月20日起,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协作推出“广深铁路牡丹金融IC卡”,该IC卡分信誉卡和借记卡两种,均属中国银联卡。 持卡人可直接刷卡乘搭广深“谐和号”动车组,并可选择座席及等级。 暂时只发行信誉卡。 2009年3月20日起,广深铁路公司在广深城际列车推出“广深铁路快通卡”,此储值卡的发行面额为500元人民币,旅客可凭快通卡直接刷卡进站乘坐广深“谐和号”动车组二等车厢,并在出站刷卡时智能扣取所乘区间全额票款。 “广深铁路快通卡”与深圳市内的“深圳通”卡(2008年起发行,契合ISO/IEC 规范的Type A卡)一样由中国中原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消费,相同经常使用TimeCOS®FLY芯片,意味着日后两种智能卡能为相互兼容作预备。 但是,现时不论是经常使用“广深铁路牡丹金融IC卡”还是“广深铁路快通卡”,由于广州站并不像其它广深线车站一样设有闸机,该站出站位置并没有出闸机,而入站的入闸机亦经常停用。 因此“广深铁路牡丹金融IC卡”和“广深铁路快通卡”均不能于广州站经常使用。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