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6月出口同比降低0.5% 对美出口延续两月大幅下滑 (日本6月出口数据)
周四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日本6月份出口同比降低0.5%,延续了5月份1.7%的降低势头,对美出口延续第二个月下滑。
日本对最大贸易同伴中国的出口同比降低4.7%,对美国的出口同比降低11.4%,较5月份11%的降幅进一步加深。
数据出炉之际,日本正面临美国25%的“对等关税”,该关税将于8月1日失效,比特朗普在“约束日”宣布的24%关税高出一个百分点。
周三早些时辰,美国总统特朗普重申,将对日本出口产品征收25%的关税,并表示他估量不会与日本达成更普遍的协议。
自4月3日起,出口到美国的日本汽车也面临25%的关税。海关数据显示,汽车是日本对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占2024年日本对美出口总额的28.3%。
由于出口疲软,日本经济在往年第一季度发生环比收缩,假定再次发生这样的收缩,日本经济将契合技术性衰退的定义。
什么是第一次性石油危机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抗争迸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入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于当年12月宣布收汇石油标价权,并将其击沉原油多少钱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下跌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此次危机被称为第一次性石油危机。 继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兴旺国度的经济形成了严重的冲击。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消费降低了14%,日本的工业消费降低了20%以上,一切的工业化国度的经济增长都清楚放慢。 第一次性石油危机迸发的背景石油危机是指经济危机在全球石油范围的一种表现。 所谓经济危机是指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衡或发生猛烈震荡。 1950~1973年时期,原油多少钱被七大公司人为地压得很低,平均每桶约1.80美元,仅为煤炭多少钱的一半左右。 经过OPEC的妥协,到1973年1月才上升到2.95美元一桶。 产油国对资本主义旧的石油体系,特别是多少钱过低很不满。 西方全球对石油的需求急剧增长,但是,西方石油公司却不肯对关键消费石油的开展中国度的降价要求作出退让,双方的矛盾日益尖利,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抗争迸发,阿拉伯国度纷繁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度改动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选择应用石油武器经验西方大国。 10月16日,石油输入国组织选择提高石油多少钱,第二天,中东阿拉伯产油国选择增加石油消费,并对西方兴旺资本主义国度实行石油禁运。 由于事先,包括关键资本主义国度特别是西欧和日本用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美国用的石油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 石油降价和禁运立刻便西方国度经济出现一片混乱。 降价以前,石油多少钱每桶只要3.01美元,两个月后,到1973年底,石油多少钱到达每桶11.651美元,降价3~4倍。 石油降价大大加大了西方大国国际收支赤字,最终引发了1973~1975年的战后资本主义全球最大的一次性经济危机。 第一次性石油危机的开展历程阿拉伯国度石油武器的经常使用是与其政治要求咨询在一同的。 依据第四次中东抗争迸发后中东情势的开展头绪,石油危机的开展大体阅历了两大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第四次中东抗争时期,这个时期关键是经过运用石油武器要求美国等支持以色列的国度丢弃其既有立场,压以色列改动对阿拉伯国度的政策、分开其所占领的阿方领土。 第二个阶段则是在第四次中东抗争完毕后,即在处置第四次中东抗争的余波环节中石油武器的经常使用。 第四次中东抗争完毕后,阿拉伯国度除了继续要求以色列分开所占领土、恢复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益之外,其关键目的在于压美国推进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的谈判取得进度。 因此,石油武器的经常使用关键是围绕美国等支持以色列的国度展开的。 1.第四次中东抗争时期的石油妥协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抗争迸发,阿拉伯产油国末尾应用石油作为成功阿拉伯国度作战目的的另一种武器。 阿拉伯国度经常使用石油武器的准绳是“不对自己的好友形成损伤”,而其目的即在于经过运用石油武器迫使美国等国度丢弃支持以色列的立场,压以色列彻底从1967年6月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中撤出,恢复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益。 从总体过去说,在第四次中东抗争的最后阶段,虽然阿拉伯产油国赞同经常使用石油武器,但尚未构成有力而分歧的举措,从而未构成钳制美国和以色列的有效能量,这也是第四次中东抗争初期美国对阿拉伯国度的石油禁运未予注重的要素。 1973年10月14日美国向以色列空运武器的地下化、19日美国向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成为阿拉伯产油国逐渐采取提高油价、增添产量及石油禁运等措施的拐点。 在美国军援以色列的执行公之于众之后,沙特、科威特、伊拉克等6个海湾产油国于10月16日在科威特城召休会议,选择将轻原油多少钱提高17%,即提高到每桶3.65美元。 石油公司以为,产油国双方面选择石油牌价势必会抵消费国的经济发生深远影响,也会形成未来油价的不稳如泰山。 理想上,这仅仅是石油危机的末尾,随之而来的产量增添、石油禁运进一步将石油危机推向高潮。 17日,阿拉伯石油输入国组织在科威特城举行会议,选择各成员国每月增产5%。 18日,沙特选择立刻将石油产量增添10%。 阿联酋、利比亚、卡塔尔等国也先后启动了相应的产量增添。 但是这并没有阻挠住美国的援以执行,19日,尼克松政府选择向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军事援助。 此时埃及军队正陷于困境,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也正处于以色列的进逼之下,因此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成为促进阿拉伯石油输入国组织选择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度实施石油禁运的动因。 鉴于抗争迸发后西方各国的不同立场,阿拉伯石油输入国组织将西方国度分为三类启动选择性禁运:第一类是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和荷兰,对其实行完全禁运。 从10月18日到31日,大少数阿拉伯石油输入国组织成员国对美国和荷兰实施了石油禁运。 第二类是享有特许权的国度。 由于英法两国早在10月18日之前就标明了不支持以色列和美国的立场,因此英法享有出口特许权,不受出口增添限制。 第三类为欧共体的其他国度和日本,对其将每月增加出口5%。 从10月6日抗争迸发到26日抗争完毕,阿拉伯国度采取了提高油价、增添产量及实施禁运等令全球石油市场交织跌宕的措施,但这并没有改动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政策。 因此,在第四次中东抗争完毕后,阿拉伯国度继续经常使用石油武器,试图以此成功战场上未能到达的目的。 2.抗争完毕后石油武器的运用第四次中东抗争完毕后,为成功埃及、叙利亚与以色列的谈判,阿拉伯国度继续运用石油武器来施加政治压力。 1973年11月4日,阿拉伯石油输入国组织在科威特城再次宣布,各成员国分歧赞同在9月份产量的基础上增添25%,到12月则将继续增添5%,但这不会影响到对阿拉伯国度友好的国度的出口份额。 到1974年1月,阿拉伯产油国的原油产量从预期的每天2230万桶,降低到1790万桶,降低幅度为19.7%,比1973年9月的产量降低了11.8%。 除了以上措施外,石油输入国组织还采取了令全球石油市场更为激荡的措施:提高油价。 1973年12月22—23日,石油输入国组织各成员国的部长,在德黑兰选择将石油多少钱由每桶5.12美元提高到11.65美元。 基辛格称之为“第二次石油冲击”,是“20世纪的关键性事情之一”;石油输入国组织在48小时内的选择,就使美国、加拿大、西欧和日本一年多支付400亿美元。 面临绝后动力压力的西方国度,纷繁标明自己的立场。 1973年11月6日,欧共体的9个成员国在布鲁塞尔宣布共同声明,要求以色列完毕对阿拉伯国度领土的占领。 日本政府也宣布声明,剧烈反对以色列继续占领阿拉伯国度的领土。 而关于美国提出的旨在缓解石油供应压力的树立国际动力执行组织的建议,西欧各国及日本都反响冷淡。 理想上,在第四次中东抗争完毕后,美国就对石油危机所发生的影响启动了一系列的评价,如何处置石油危机也成为尼克松政府外交决策的关键内容。 而阿拉伯方面所关心的阿以友好疑问却成为美国解除石油危机的筹码,这也使基辛格在促进阿以和解方面仅限于准绳疑问而非详细方案的讨论。 进入1974年后,随同石油危机的进一步开展与埃及和以色列的友好谈判陷于僵局,基辛格看到了处置石油危机与成功脱离接触的时机,这促进了基辛格的穿越外交,也最终成功了埃及、叙利亚与以色列的脱离接触及石油危机的处置。 第一次性石油危机的影响1.对兴旺经济体的影响这次石油危机对美国等少数依托廉价石油起家的国度发生极大冲击,加深了全球经济危机。 美国的工业消费降低了14%,日本的工业消费降低了20%以上,一切工业化国度的消费力增长都清楚放慢。 1974年的经济增长率,英国为-0.5%,美国为-1.75%,日本为-3.25%。 但发起石油抗争的阿拉伯国度却因此增强了经济实力,数百亿石油美元流向中东据统计,仅降价一项,就使阿拉伯国度的石油支出由1973年的300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亿美元。 经过这次石油危机,西方各国普遍剧烈感到了石油对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关键性。 同时也普遍感遭到了过去那种把一国的石油消费、供应、提炼和销售等活动关键听凭少数一体化的大跨国石油公司主宰的做法曾经不能再顺应新的方式了。 这些公司,即使是在本国注册甚至本国政府在其中拥有少量股份的公司,但由于他们在全球各国有着扑朔迷离的多方面的利害相关,在关键时辰往往也并不是能为本国利益服务的。 因此,西方各国普遍大幅度地修正了各自的石油政策,大大增强了对本国的石油资源、消费、供应、销售和市场的控制,增强对本国石油公司的控制和限制。 这时期,日本、韩国、加拿大、英国、丹麦、挪威、马来西亚、苏联等国纷繁成立了国度石油公司。 到二十世纪末先后降生了100多个国度石油公司。 1973年第一次性石油危机使西方经济遭受了繁重的打击,为了对付或许出现的新的石油危机,1974年2月11日~12日,在美国建议下,13个国度聚集于华盛顿,召开石油消费国会议,选择成立动力协调小组。 后来成立国际动力机构,该机构的关键职能是促进其成员国树立应急石油储藏或称战略石油储藏;协调突发事情惹起石油供应终止时成员国之间的石油分配疑问。 2.对中东的影响自从发现石油以来,中东人的命运就末尾改动了。 特别是经过这次石油危机之后,巨额财富潮水般涌入中东,似乎一夜间,中东产油国就从赤贫过渡到了暴富。 全球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的政府财政支出,1971年只要14亿美元,而石油危机迸发后已超越1000亿美元。 随着石油美元滚滚而来,中东产油国过去几十年间以令人难以置信的资金投入和超越寻常的树立规模,末尾了全方位的经济大开发,大幅参与国度福利待遇。 如今,这一地域现代工业初具规模,沙漠农业搞得有声有色,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初等级公路四通八达。 由于财政支出参与,中东产油国近年来纷繁把财政盈余用于归还国外债务和树立基础设备。 在沙特和阿联酋等海湾国度,本国企业参与的基础设备树立项目相继开工,项目融资的资金需求十分庞大。 在沙特阿拉伯,单是电力项目,今后十余年就要求1000亿美元资金。 富有的海湾国度是其它阿拉伯国度出口商的最大市场,也是其它阿拉伯国度资本和投资的关键来源。
海关总署:8月份外贸出口增长11.6% 出口降低0.5%
海关数据显示,往年前八个月,中外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0.0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略有降低0.6%,但降幅比前七个月收窄了1.1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额到达11.05万亿元,同比增长0.8%;出口额为9万亿元,同比降低2.3%;贸易顺差为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7.2%。 在8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88万亿元,同比增长6%。 出口额为1.65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出口额为1.23万亿元,同比降低0.5%;贸易顺差为4165.9亿元,同比增长74.4%。 中国外贸方式中,普通贸易进出口增长并占比拟大。 前八个月,普通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2.09万亿元,同比增长0.5%,占外贸总值的60.3%,较去年同期增长0.7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6.59万亿元,同比增长2.5%;出口5.5万亿元,同比降低1.7%。 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68万亿元,同比降低6.7%。 其中,出口2.97万亿元,同比降低6.6%;出口1.71万亿元,同比降低6.8%。 从地域来看,中国对东盟、欧盟和日本的进出口增长,但对美国的进出口略有降低。 与东盟贸易额为2.93万亿元,同比增长7%,占外贸总值的14.6%。 同期,对欧盟出口1.72万亿元,同比增长5.3%;自欧盟出口1.09万亿元,同比降低4.1%,贸易顺差为6289.2亿元,同比增长26.9%。 对美国出口1.87万亿元,同比降低0.5%;自美国出口5493.2亿元,同比增长0.2%;对美贸易顺差为1.32万亿元,同比降低0.8%。 对日本出口6387.2亿元,同比增长0.3%;自日本出口7660.6亿元,同比增长1.6%,贸易逆差为1273.4亿元,同比增长8.7%。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占比优化。 前八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9.21万亿元,同比增长8.5%,占外贸总值的45.9%,较去年同期优化3.9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6.07万亿元,同比增长8.3%,出口3.14万亿元,同比增长8.9%。 机电产品、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等出口增长,服装出口降低。 前八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6.47万亿元,同比增长2.1%,占出口总值的58.5%。 同期,出口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7375.5亿元,同比增长37.8%;服装5813.3亿元,同比降低10.2%;塑料制品3565.3亿元,同比增长14.5%。 铁矿砂、原油、煤、自然气和大豆等商品出口量增价跌。 前八个月,我国出口铁矿砂7.6亿吨,同比增长11%,出口均价为每吨652.4元,下跌0.2%;原油3.68亿吨,同比增长12.1%,出口均价为每吨2306.4元,下跌30.1%。
海关总署:7月份我国外贸出口增长10.4%
据海关统计,2023年前7个月,我外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到达17.16万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7%,这一降幅较上半年有所收窄1.5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额为9.4万亿元,降低0.9%;出口额为7.76万亿元,降低2.6%;贸易顺差到达1.64万亿元,同比参与了8.1%。 7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93万亿元,同比增长6.5%。 其中,出口1.69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出口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6%;贸易顺差为4422.3亿元,同比参与了45.9%。 在贸易方式上,普通贸易进出口占比优化,保税物流进出口也出现增长态势。 前7个月,普通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0.35万亿元,降低0.5%,占外贸总值的60.3%,相比去年同期优化了0.7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5.59万亿元,增长0.6%;出口4.76万亿元,降低1.9%。 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03万亿元,降低7.1%。 其中,出口2.55万亿元,降低7.7%;出口1.48万亿元,降低6.1%。 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总额为2.07万亿元,增长2.9%。 其中,出口7002.7亿元,增长5.3%;出口1.37万亿元,增长1.7%。 从区域来看,对东盟、欧盟和日本的进出口增长,对美国的进出口降低。 前7个月,我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为2.51万亿元,同比增长6.6%,占外贸总值的14.6%。 其中,对东盟出口1.4万亿元,增长5.6%;自东盟出口1.11万亿元,增长7.8%;对东盟贸易顺差为2881.3亿元,同比增加2.1%。 我国与欧盟的贸易总额为2.41万亿元,同比增长0.1%,占外贸总值的14%。 其中,对欧盟出口1.47万亿元,增长4%;自欧盟出口9367.2亿元,降低5.6%;对欧盟贸易顺差为5347.8亿元,同比参与26.5%。 中美贸易总额为2.03万亿元,同比降低3.3%,占外贸总值的11.8%。 其中,对美国出口1.56万亿元,降低4.1%;自美国出口4755亿元,降低0.3%;对美贸易顺差为1.08万亿元,同比增加5.7%。 中日贸易总额为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1%,占外贸总值的7.1%。 其中,对日本出口5571.3亿元,增长0.2%;自日本出口6668.5亿元,增长1.8%;对日贸易逆差为1097.2亿元,同比参与10.8%。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比重优化。 前7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7.83万亿元,增长7.2%,占外贸总值的45.6%,相比去年同期优化了3.8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5.12万亿元,增长6.4%,占出口总值的54.5%;出口2.71万亿元,增长8.7%,占出口总值的34.9%。 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为6.65万亿元,降低5%,占外贸总值的38.8%。 其中,出口3.43万亿元,降低7.7%;出口3.22万亿元,降低2.1%。 此外,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为2.62万亿元,降低13.9%,占外贸总值的15.2%。 其中,出口8240.5亿元,降低10.9%;出口1.79万亿元,降低15.2%。 机电产品、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等出口增长,服装出口降低。 前7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总额为5.5万亿元,增长0.2%,占出口总值的58.5%。 其中,智能数据处置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7707亿元,增长6%;手机出口4195.4亿元,增长6.5%。 同期,出口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总额为6343.2亿元,增长35.8%;服装出口4676亿元,降低13.8%;塑料制品出口2989亿元,增长11.5%;家具出口1968.2亿元,降低2.6%;鞋靴出口1282.2亿元,降低26.7%;玩具出口995亿元,降低2.4%;箱包出口766亿元,降低26.7%。 此外,出口钢材3288万吨,增加17.6%;汽车(含底盘)出口52万辆,增加25.9%。 铁矿砂出口量价齐升,原油、煤、自然气、大豆等商品出口量增价跌。 前7个月,我国出口铁矿砂6.6亿吨,参与11.8%,出口均价为每吨641.2元,下跌1.1%;原油出口3.2亿吨,参与12.1%,出口均价为每吨2321.9元,下跌29.7%;煤出口2亿吨,参与6.8%,出口均价为每吨495.4元,下跌7.6%;自然气出口5570.6万吨,参与1.9%,出口均价为每吨2547.7元,下跌15.6%;大豆出口5513.5万吨,参与17.7%,出口均价为每吨2729.6元,下跌0.5%;初级外形的塑料出口2271.9万吨,参与9%,出口均价为每吨8763元,下跌13.2%;成品油出口1881.6万吨,参与2.2%,出口均价为每吨2884.8元,下跌23.5%;钢材出口994.8万吨,参与49.3%,出口均价为每吨6116.2元,下跌25.4%;未锻轧铜及铜材出口360.3万吨,参与34%,出口均价为每吨4.25万元,下跌6.3%。 此外,出口机电产品总额为3.48万亿元,增长1.8%。 其中,集成电路出口2891.6亿个,参与24.8%,价值1.29万亿元,增长15.7%;汽车(含底盘)出口43万辆,增加30.1%,价值1428亿元,降低25.4%。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