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出售,有兴趣带价格联系QQ:503594296

上汽换帅求稳还是求变 相替 老将 钛度车库 (上汽集团换帅)

admin1 1年前 (2024-07-10) 阅读数 15 #财经
undefinedundefined

随着一纸通揭收回,悬而未决许久的上汽集团换帅事宜,现在终于尘埃落定。

7月10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公布决议公告:原董事长陈虹先生由于到龄退休,辞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战略与ESG可继续展开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职务。

同时,会议选举公司董事王晓秋先生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另经公司董事长提名,赞同聘任贾健旭先生担任公司总裁,任期与本届董事会任期分歧。至此,中国三大汽车集团的换帅均已顺利成功。

而由王晓秋这位“老将”接手之后,上汽这艘巨轮又将驶向何方?也成为行业热议的焦点。

转型困局,陈虹的未竟之事

十年前,陈虹在上汽集团前董事长胡茂元手中接过接力棒,末尾担任上汽集团党委书记和董事长。彼时的上汽,就曾经是国际第一大汽车集团,现在陈虹卸任,上汽集团已延续十八年坚持国际第一。

在上任之初,陈虹就提出了“新四化”战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为上汽集团近年来的改造展开奠定了基础。

过去十年间,上汽在陈虹的率领下逐渐成功了自主品牌、新动力、海外出口的业务转换。其中,上汽自主品牌销量占比由37%上升到55%;新动力汽车年销量由4000辆上升到112.3万辆,增长了280倍;海外年销量由8.6万辆上升到120.8万辆,增长了13倍。

这一系列数据的面前,无疑是对陈虹多年来为上汽集团所作奉献的必需。但不得不说,这位执掌上汽十年的老将,留下的“未竟之事”相同也有不少。

随着合资车在国际的光环日渐黯然,不美观出,整个上汽集团享用多年的红利其实也在渐渐消逝,取而代之的则是转型的迫切与阵痛。

年销数据显示,2023年上汽集团共成功整车销售502万辆。虽然其已延续18年坚持国际第一,但销量已较该公司2018年的705万辆增加了200万辆。而在的强势追逐之下,往年六月比亚迪曾经成功了单月销量反超。

也就是说,这个由上汽坚持了18年的销售纪录,很有或许会在往年被打破。

从过往的销售数据看,上汽群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这三大品牌对上汽集团的奉献最大,销量份额一度在集团占比逾越90%,因此也被以为是拉动公司全体展开的“三驾马车”。

但在最近几年,作为上汽集团销量担当的“三驾马车”,似乎正在逐渐失速。详细来看,2023年上汽集团的三大主力合资品牌,上汽群众、上汽通用以及上汽通用五菱算计销售整车362万辆,同比增加11.54%,销量相比2022年增加约50万辆,相比2018年增加约250万辆。

而销售表现也直接影响了财务数据,2023年上汽集团成功营业总支出7447.05亿元,同比微增0.09%;净利润141.06亿元,同比降低12.48%。至此,上汽集团曾经延续五年销量递减,并且其中有4年连带着净利润也一直走低。

面对销量与利润的双重下滑,让上汽这位国际造车界当之无愧的“老大哥”,或多或少地被外界贴上了“过时”“式微”“深陷困局”等标签。而在换帅的关键年份,这样的业绩表现也让外界关于陈虹的评价有所微词。

原上汽集团董事长 陈虹(企业供图)

再加上,此前陈虹在拒绝与华为协作智能驾驶时宣布的“灵魂论”,更让业界很多人,关于陈虹所率领的上汽集团抱有了一些“保守”“古板”的看法。

而陈虹的这番言论也在事先引发了普遍争议。当三电系统和智能软件成为行业新的利润池,其利润的归属权也选择了产业链上的话语权。显然,彼时的陈虹并不想将这种话语权拱手相让。

而事到现在,华为在汽车圈的“方式胜利”,也在有形中激化了上汽关于智能化的猛烈诉求。

虽然,陈虹指点下的上汽,可以说在新动力和智能化上走得很早。但或受限于上汽在外部协作中的强硬态度、或受限于外部控制结构的抵触,最终还是堕入了“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困境。

但不论怎样说,陈虹在临退休前,其实还是给上汽描画出了一个转型的基本雏形。

针对外部控制结构的疑问,去年底,上汽集团就官宣贾健旭、蒋峻、吴冰三位70后升任上汽集团副总裁。将新颖血液注入上汽集团指点班子,或许也是陈虹关于新时代的一种铺垫。

而继一筹莫展的人事调动之后,陈虹又迅速制定了新动力汽车展开三年执行方案:到2025年,上汽新动力汽车年销量抵达350万辆,较2022年增长2.5倍;其中,自主品牌在新动力汽车全体销量中的占比将抵达70%,并基本成功新老赛道的展开动力切换。

只不过,留给陈虹的时期确实不够了。

作为一个“老上汽人”,陈虹面对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有身为国企掌舵人的稳健果敢,同时又囿于“老一辈”汽车人的局限。他既是一个合格的“守成者”,但也没能成为引领上汽未来的“开拓者”。

事到现在,陈虹最后的任务,就是给上汽选好一个更适宜的掌舵人,来成功他的那些“未竟之事”。

面对崭新的市场竞争情势,一边是力图摆脱对三大合资品牌的依赖,积极拥抱全新自主体系的构建;一边是要求面对业内更为猛烈的动力转型与智能化竞争。

显而易见,在以后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上汽集团要求一位既能够保证企业稳如泰山前行,又能积极应容许战成功战略转型的“大将”。

而现在这个重担,就要交到王晓秋的手中了。

王晓秋能否做好一个“缝补匠”?

无意思的是,虽说这次王晓秋接替陈虹担任上汽集团董事长,但其实他比陈虹也只小了三岁。

1964年8月出生的王晓秋,往年行将年满60岁,自1988年参与任务以来,已在上汽集团从业35年。而依照2013年底上海市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刻上海国资促进企业展开的意见》,上海市管企业控制人员实行任期制,年满60周岁的在撤职的同时料理退休手续。业绩突出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因任务要求可适当延伸任职年限,但最迟不逾越63周岁。

从过去的阅历来看,上汽集团前两任董事长胡茂元和陈虹均在已届满63岁时退休,因此依照提早退休的战略,王晓秋有很大或许还能在这个位置上干三年。

不难想见,接上去这三年将是上汽集团转型最为关键的三年。因此,业界普遍猜想,此时王晓秋的上任很大水平上起到稳如泰山军心、确保公司成功颠簸过渡的作用,更像是一个“缝补匠”的角色。

而现在,王晓秋这位“缝补匠”肩上的“担子”可一点也不轻。

恰逢新动力汽车的改造浪潮、自主与合资市场位置的转换的复杂时期。想要开启新时代,摆在王晓秋面前的首要义务,就是成功销量增长。

虽然,此前在陈虹的率领下,自主品牌销量在集团总销量的占比中一直创历史新高。但目前来看,单纯依托自主品牌引领上汽集团的展开无疑显得有些艰难。

假定确如预测所言,上汽坚持了十八年的榜首宝座在往年易主,这关于刚刚赴任的王晓秋无疑将是十分大的打击。

不过,这也相同为熟稔上汽乘用车业务的王晓秋提供了发扬才干的机遇。

现任上汽集团董事长 王晓秋(地下发言图片)

早在2003年,上汽集团启动自主品牌项目,王晓秋就曾担任关键担任人,并介入收买罗孚技术,随后推出荣威750、550等中高端车型,奠定上汽自主品牌的基石。而在十年前,王晓秋从上汽通用转战上汽乘用车公司,担任总经理兼技术中心主任。

尔后经年,上汽自主品牌销量继续打破,直至2019年7月,仰仗在上汽乘用车公司的清楚成就,王晓秋升任上汽集团总裁。现在时隔五年,王晓秋成为上汽集团的新掌舵人,面对更为复杂的竞争环境以及自身的转型压力,这位自主品牌阵线的老将,又能够带来怎样的改动?

5月24日,上汽集团举行了“向新十年”新动力技术公布会,宣布依托固态电池、能量闭环、高效动力总成、智能底盘、全栈软件架构、全新电子架构等创新技术打破,上汽“七大技术底座”片面更新进入2.0时代。

显然,这一次性性上汽将转型的心愿寄予在了技术之上。

但是,从现阶段行业竞争烈度可以想见,随着雷军以及小米汽车的入场,国际车市不只会有多少钱上的竞争,在营销体系层面的竞争也将更为猛烈。而此前,智己曾经用通常执行证明了,靠蹭热点着实“碰瓷”不了雷军,或许说在新营销这块,上汽显然还没找到一个适宜的思绪。

理想是,技术传达的一个清楚疑问就是穿透力比拟差,而且奏效比拟慢。就算技术曾经成功跃迁,但新动力汽车销量如何打破仍是王晓秋面临的难题。

作为技术出身的他,要想在营销上取得与技术相同的成就,并不容易。而能否在这场营销战中有所打破,也将直接相关到上汽集团的未来。

而除了自主品牌的展开之外,此前上汽集团的销量跌落,也在很大水平上与该集团的新动力汽车展开不顺有关。两大主力新动力品牌智己和飞凡,一个由于“碰瓷小米”被卷入了言论的漩涡,另一个在早前更是被传将再次成为荣威的子品牌,现在声量日渐消沉。

从销量表现来看,往年前5月,集团新动力汽车销量达36.76万辆,同比增长28.43%,也就和比亚迪一个月销量差不多。

假定依据上汽此前公布的“新动力汽车展开三年执行”方案来看,2025年上汽集团新动力汽车年销量要抵达350万辆。这也意味着,上汽集团要求在一年多的时期内成功,年销240万辆新动力汽车的增量,年复合增长率抵达50%,其难度可想而知。

不美观出,上汽集团虽然在技术范围一直创新,但同时也在遭受着合资业务低迷以及新动力转型不力的双重夹攻。加之集团展开处于转型关键阶段,如何在竞争猛烈的市场中包围,并稳住品牌影响力和销量,是上汽集团目前面对的首要课题。

固然,上汽集团有雄厚的资本足以支撑,但是留给上汽集团包围的时期却不会太多。而王晓秋作为新任掌舵人,其决策和指点才干也将面临史无前例的考验。

新老交替,出海业务面临严厉考验

而除了国际板块之外,相同面临严厉考验的还有上汽一向“拿手”的出海业务。

往年以来,上汽集团在全体汽车出口增长的背景下,海外销售也出现小幅的同比降低。数据显示,5月上汽集团出口汽车8.79万辆,同比降低4.20%;1—5月,上汽集团出口汽车40.66万辆,同比降低7.26%。

更为不巧的是,近日欧盟委员会宣布,7月4日起,将对上汽集团加征37.6%的暂时反补贴关税,加征税率为一切中国车企中最高。虽说上汽也在第一时期提出了抗辩意见,但不论怎样说,作为目前中国汽车品牌出口欧洲规模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上汽集团在此事中遭到的影响也最大。

要知道,上汽旗下的MG品牌去年年出口总量为84万辆,其中出口欧洲的数量占到了四分之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每出口欧洲的10辆中国车中,就有7辆来自MG。

可以想见,假定海外市场拓展遇阻,上汽集团全年的销售压力也将再度更新。

曾几何时,王晓秋率领上汽MG成功走出国门,在欧洲市场打下一片天地。而今世易时移,“专业对口”的王晓秋又要肩负起整个上汽的出海重担。

不过幸而,这次与王晓秋搭伴的是曾担任上汽集团整车业务欧洲市场开拓任务的贾健旭。

现任上汽集团总裁 贾健旭(地下发言图片)

在现在国际外的竞争环境之下,上汽集团如何制定稳中有进的出海战略就显得尤为关键。在这一点上,王晓秋与贾健旭,这对“新老组合”能够出现什么样的化学反响,确实值得等候。

纵观这次上汽的关键人事调动,在1961年的陈虹正式退休离职后,1964年的王晓秋接任上汽集团董事长之位。在很多人看来,三年任期的王晓秋更多的还是一种过渡,只不过这个过渡期的关键水平令人咋舌而已。

假定三年后,王晓秋也如期离职的话,届时上汽也将面临新一轮的势力更迭。而思索到这两年贾健旭的升迁速度,有很多业内人士猜想,1978年的贾健旭很有或许接替集团董事长的位置,成为彼时大型国有汽车企业中最年轻的董事长。

陈虹曾说过,“培育壮大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队伍,既是展开大势所趋,也是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必要求求。”其实,从陈虹离职前的布置来看,彼时新任的三位副总裁(包括贾健旭)均为70后,且在上汽体系内有丰厚的任务阅历,其培育年轻化指点班子的意味曾经不言而明。

至于说,最后终究是谁来接王晓秋的班,此时言之难免尚早。不过,从人才培育的角度来说,或许正如前丰田掌门人丰田章男所说,老一辈“造车人”的局限性,注定终将被时代所丢弃。

在现在的市场情势之下,上汽似乎真的更要求一位具有年轻化视野的指点者。

而接上去几年,王晓秋除了要撑起上汽的转型重担之外,关于业务干部,尤其是年轻化控制团队的树立与引导,或许也将成为王晓秋的另一大中心课题。

过去十年,上汽集团见证了合资品牌的蒸蒸日上,也阅历过自主品牌的崛起,再到现在新动力车百花齐放。上汽身处其中,虽无看法调转船舵,却因过于微小,而显得颇为缓慢。

现在,随着“陈虹时代”的落幕,上汽的下一局棋终究要如何末尾,就要看王晓秋的手腕了。(本文首发于媒体App,作者|常笑,编辑|张敏)

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