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局召开二季度政企联席会 (青海市局长)
近日,青海省邮政控制局组织召开2024年第二季度政企联席会,听取省邮政分公司任务汇报,通报二季度邮政普遍服务监管状况,部署下半年重点义务。青海局要求,要深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邮政快递业关键指示指示精气,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邮政普遍服务高质量展开的意见》为重点。一是要进一步优化邮政普遍服务才干。优化建制村投递服务水平,放慢西宁邮件处置中心树立进度,推进乡村寄递物流体系树立,深化“邮快协作”和客货邮融合展开,继续优化4A级以上景区主题邮局掩盖率。二是要做好严轻活动、公用邮政信箱、高校录取通知书等重点寄递服务保证任务。三是要优化监管刚性,强化服务质量审核和监测。四是要保证寄递渠道安保疏浚。做好“扫黄打非”任务,片面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青海局强调,要将会议精气转化为共同推进全省邮政普遍服务高质量展开的实践举措。要在“政”字上下功夫,不时突出政治属性。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实践落实重点义务。要在“改”字上下功夫,着力抓好疑问整改。省邮政分公司表示,将加大任务力度,丰厚邮政普遍服务外延,增强邮政普遍服务才干树立,压实主体责任,片面优化邮政普遍服务均等化水平。
教育信息化进度状况怎样填写
全国教育信息化任务进度信息系统官方入口欢迎您!请您点击以下入口进入!
点击进入>>>全国教育信息化任务进度信息系统官方入口
点击以下图片也可进入>>>
【相关阅读】
全国教育信息化任务专项督导报告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任务电视电话会议精气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放慢推进教育信息化以后几项重点任务的通知》要求,促进各地教育信息化任务展开,10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展开教育信息化任务专项督导审核的通知》,在全国展开教育信息化任务专项督导审核,要求各地以教育信息化任务的体制机制、经费保证、组织措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掩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树立、教员信息技术运行才干优化等为关键内容,展开自查。 在各地自查基础上,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教育部相关司局、国度督学和专家组成6个督导组对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浙江、福建、河南、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12个省(区)启动了专项督导审核。 时期,共抽查了48个县(市、区)的288所学校(包括教学点、县乡村的小学、初中、高中和中职学校),听取了省(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县(市、区)政府的有关任务汇报,与部分校长、教员启动了交流。 督导状况如下:
一、各地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的基本做法
各级党委、政府充沛看法教育信息化对教育革新和开展的严重影响,强化组织指导,加大投入力度,放慢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树立,积极组织优质教育资源开发,鼎力促进信息化运行,推进教育教学革新,提高教育质量。
(一)增强组织指导,做好统筹规划
各省均在教育行政部门内树立了以关键指导为组长,各业务处室介入的教育信息化指导小组,大少数省还树立了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的跨部门的协同推进机制。 绝大少数省份制定了专项开展规划,确立了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的时期表和路途图。
1.增强统筹协调,明白分工协作
各省普遍树立了对教育信息化任务统筹协调的指导机制。 一是各省树立了由教育行政部门关键指导任组长,各业务处室介入的教育信息化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树立基础教育、教研、教育技术等部门的协同推进机制,为教育信息化任务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和技术支持。 二是部分省份树立了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发改、财政、工信、科技等相关部门共同介入的厅际协作机制。 青海、贵州等省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相关厅局为成员单位的推进任务指导小组;江苏、辽宁等省成立了厅际协调小组;安徽、湖南等省树立了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白职责,理顺机制,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
2.注重迷信规划,增强督导落实
各省(区、市)基本研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专项开展规划,明白了任务目的,启动了义务分解,规则了成功时限,落实了任务责任,完善了保证措施。 绝大部分省份将教育信息化树立与运行作为教育督导的关键内容,强化督导审核,促进相关任务落实。 云南省将教育信息化设备装备归入县级人民政府教育任务督导评价目的体系,将信息化装备水平、“三通两平台”树立装备状况等列为政府履职评价的关键内容。 湖南省将教育信息化任务归入教育强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任务考核内容,并树立县级奖补机制,从2013年起奖励在“三通工程”树立与运行方面的24个示范县各100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县级政府放慢“三通工程”树立的积极性。
3.注重专业引领,组建专家团队
部分省(区、市)依托高校及科研机构组建了省级教育信息化任务专家委员会(或专家库),提供研讨论证和专业引领,为教育信息化任务展开提供决策支持和智力保证。 其中,北京等省(区、市)成立了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或专家组,河南、内蒙古组建省级培训专家库,甘肃将省内高校相关教育信息技术专家列为教育信息化指导小组成员。
(二)加大经费投入,提高保证水平
各地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积极吸引社聚集团、企业支持介入教育信息化树立,以“政府主导,多方介入”的多元化投入格式初步构成。 少数省份布置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补偿经费缺口。 大部分省份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树立归入“片面改薄”方案,给予优先保证。
1.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各地积极整合现有经费渠道,不时加大支持力度,保证教育信息化任务顺利实施。 一是在中央财政专项投入基础上,各地增强省级统筹,补偿经费缺口。 部分省份布置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以省级财政投入带动市、县财政加大投入。 上海市从2011年起、湖南省从2013年起年均投入专项经费超越1亿元。 二是大部分省份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树立归入“片面改薄”方案,给予优先保证。 陕西省在项目申报中明白将“片面改薄”工程资金的20%用于教育信息化树立。 湖北省统筹布置教育信息化树立经费18.7亿元,占改薄资金总额的7.8%。 三是少数省份明白规则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标部分,用于满足学校信息技术和教员培训方面的开支需求。 安徽省规则各中小学依照不低于公用经费10%的比例树立信息化专项资金。
2.探求多元投入格式
在教育信息化推进环节中,各省积极探求树立“政府主导、多方介入”的教育信息化树立机制,与移动、联通及电信公司签署战略协作协议,发动社会多方力气支持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宽带接入及信息化环境树立。 贵州省采取向社会融资、企业垫资、租赁+财政补贴等方式探求“政企协作”、“校企协作”和“校校协作”三种形式,放慢信息化教学环境树立。 四川省与电信、移动等四大网络运营商沟通协商,制定“校校通”网络接入实施方案,并以目的考核方式下达各市县年度成功目的。 河南省内三大电信运营企业近三年累计投入7亿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树立和运行水平的优化。 甘肃省与企业协作为班级装备多媒体设备,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区分为5297、6033个班级装备多媒体设备。 河北省与省通讯控制局协作实施“校通宽带”工程,不要钱为500所乡村中小学校铺设网络。
(三)强化教员培训,优化运行才干
各地普遍注重教员信息技术运行才干培训,从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任务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以来,大部分中小学教员介入过相关培训。 各地积极拓展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有效性。 绝大部分省份明白规则将教员信息技术运行才干归入相应考评目的体系,树立推进运行机制。
1.拓展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
各地各校不时增强培训,优化教员信息技术运行才干。
一是拓展培训内容,满足开展需求。 围绕“国培”方案有关内容,部分省依据自身开展需求,进一步拓展培训内容。 浙江省结合自身需求,设计了“运行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运行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运行信息技术支持教员专业开展”等三大主题的教员培训内容,不时优化教员运行信息技术改良课堂教学的才干,促进教员专业生长。
二是创新培训方式,促进教学运行。 各省经过集中培训、展开教研、举行赛课、考核运行等多种方式,引导教员运用信息化手腕优化教育教学。 贵州省以“开足开齐课程”为目的,发扬县域内教研、中心校示范作用,由各县、中心校制定同步教学和教员培训方案,采取传帮带多种方式,指点教学点教员充沛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丰厚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质量。 海南省运用主题式培训,将疑问处置与案例剖析相结合,研讨构建“QQ群+团体空间+任务坊+研修社区”网络技术手腕友好台,推进教员学用结合。 江西省采用“自主普及学习+诊断测评+才干优化培训+培训测评”的形式,展开分学段分学科分城乡校长、教员等专项培训,有针对性地优化信息技术运行才干。
三是充沛整合培训项目资源,扩展掩盖面。 河北、山西、广东、贵州等省充沛整合“英特尔未来教育”、“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育方案”、“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培训”、“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员信息技术才干培训”等项目资源,增强各级各类中小学主干教员、校长教育信息技术才干优化培训,不时扩展培训掩盖面。
2.归入考评体系,促进教学运行
为了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行,各地将教员信息技术运行才干归入考评体系,并积极展开试点任务。
一是将信息技术运行才干归入考评体系。 大部分省份明白规则“将教员信息技术运行才干作为教员资历认定、资历活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和校长考评的目的体系”,推进教员在课堂教学和日常任务中有效运行信息技术。 福建省在启动岗位细分等级聘任任务中,把教员信息技术运行才干作为聘任的必备条件。 江西省将信息技术运行才干列入了普通高中办学水平评价。
二是展开试点引领。 各省经过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任务,在教学运行、区域全体推进、机制创新等方面树立典型,示范引领。 安徽省展开以县为单位,以中心校辐射教学点的在线课堂常态教学实验,县镇学校教员经过视频互动方式为教学点开齐国度规则课程,构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在线课堂技术规范和常态化教学组织形式。 浙江省经过近两年的试点,构成一批信息化教育教学形式和机制创新典型,如杭州市拱墅区的集研训、交流、协作于一体的网络研训形式和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的电子技术运行专业“云实训”,为放慢教育信息化转型提供了范式。
二、各地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的关键成效
在各地政府的鼎力推进下,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掩盖片面成功,“校校通”和“班班通”树立取得较大进度。
(一)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掩盖片面成功
各省积极配套经费,整合资源,推进教员培训,截至11月底,全国6.4万个教学点片面成功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掩盖”项目树立义务,成功了设备性能、资源配送和教学运行“三到位”。
1.教学资源同步配送
在增强设备装备的同时,各省经过卫星和网络接纳项目配套小学1-3年级教材版本数字教育资源,并有效整合市、县教学资源,初步构成了对教学点的辐射服务支持机制。 河南省搭建省级“教学点数字资源全掩盖项目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在线同步课堂、名师课程等辅学资源和教研备课资源,同步课堂视频资源掩盖7个学科、9个版本教材,共3000余节。
2.课程开齐率大幅优化
随着项目逐渐实施推进,乡村遥远地域教学点常年以来缺师少教、无法开齐开好国度规则课程的疑问失掉有效处置。 教学点国度规则课程开齐率不时提高,尤其是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开课率清楚优化,特别是对一师一校型教学点,效果尤其清楚。 陕西省一切教学点均已开齐国度规则课程。 河南省90%以上教学点能应用设备和资源开出音乐、美术等课程。 福建省教学点教员应用设备和资源开设的课程占总课程的74%,开齐国度规则课程的教学点比例较项目实施行提高了21个百分点,到达88%。
(二)“三通”树立取得较大进度
各省经过“三通”树立,积极创设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不时扩展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掩盖面,普遍应用学习空间促进资源的共建共享与运行。
1.“宽带网络校校通”基本成功
截至11月,全国中小学(不含教学点,下同)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为82%,其中,接入带宽在4M-10M之间的中小学比例为32%,接入带宽在10M以上的中小学比例为41%。 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省、市和新疆消费树立兵团片面成功“宽带网络校校通”。
全国装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中小学比例为78%,普通教室全部装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中小学比例为39%,普通教室半数以上装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中小学比例为46%。
2.“优质资源班班通”初见成效
各省采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稳步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环节中的运行,促进乡村、遥远、贫穷、民族地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山西省实施“‘班班通’教育教学资源进教室方案”,树立交互式数字资源、“同步课堂”资源和在校生自主探求式学习数字资源,探求多途径成功“班班通”。 海南省成立省级主干教员任务组,分学科搜集整理教学资源,构本钱省特征资源,在名师相对集中的学校开放“名校课堂”“名师课堂”,乡镇中心校以上教员应用优质数字资源备课、上课已成为常态。
3.积极探求“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各省积极展开“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树立,初步积聚教育教学运行阅历。 海南省树立实名制教员学习空间8万个,占教员总数的71%。 浙江省开放网络学习空间的中小学教员比例达68%,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展开教研的教员比例达43%。 吉林省开放网络学习空间的中小学校比例到达44%,开放网络学习空间的中小学教员占任课教员的44%(其中城市教员到达77%)。 黑龙江省应用网络展开教研活动、启动课堂教学的中小学教员占已开放网络学习空间的中小学教员比例区分达86%、21%。
(三)“两平台”树立成效初步显现
经过“两平台”树立,各省初步构成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高了教育控制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了教育公共服务的系统化和教育控制的现代化。
1.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建成
在国度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各省依托已有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探求“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价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共享机制。 目前,绝大部分省份初步建成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并积极推进教员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等方面的探求与研讨。 浙江省在教育资源平台树立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经过用户择优选择的方式,构建“资源超市”。 甘肃省经过与企业协作、购置、组织竞赛等方式失掉和整合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并不要钱为教员提供教学助手、虚拟实验室、备课工具等教学运行软件,初步构成教育资源服务体系。 天津市经过基础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会聚已有各级门户网站,成功多站点一致控制、权限一致分配、信息一致检索,并对多方优质特征资源启动整合与集成,成功与第三方数字资源和数据库的跨平台一致搜索。
2.教育控制公共服务平台稳步推进
依照教育部“两级树立、五级运行”的部署,各省积极规划并出台省级数据中心树立方案,到目前为止,部分省份建成省级数据中心。 全国中小在校生学籍信息控制系统已在各省成功部署,从教育部到学校的五级运行系统成功全国联网并稳如泰山运转。 甘肃省建成教育控制公共服务平台,部署了国度级运行系统5项、省级运行系统5项,同时开发了教育综合数据监测系统。 陕西省在省政府信息化中心设教育专区,搭建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并树立了包括学籍、教育科研、教育行政决策、教育基础数据库及交流平台在内的多个特征业务控制系统。
三、存在的疑问
虽然全国教育信息化任务取得了很大进度,但在放慢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疑问,要求高度关注,妥善处置。
(一)统筹推进力度不够
督导中发现,一些中央对国度推进教育信息化战略目的与详细部署了解不片面,对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的复杂性看法缺乏,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 一是协同推进机制尚未完全树立。 仍有部分省份尚未树立教育行政部门与发改、财政、工信等部门的协同推进机制,造成各项政策措施未能构成合力,推进任务缺乏有效组织保证。 二是缺乏对两大公共服务平台树立的统筹规划。 仍有一些省份未建成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省级平台与已建成的市县平台、企业平台间缺乏互联互通,无法有效整合。 资源平台与控制平台的基础设备树立、技术支撑和运转保养等还无法完全成功共建共享。
(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运行水平还不高
督导中发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还未发生实质影响。 部分教员特别是乡村教员信息技术运行水平不高,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没有基本性改动。 一是部分教员在学科教学中运行信息技术不多;二是大部分教员仍处于信息技术的浅层次运行阶段,部分教员仅注重信息技术运行方式,缺乏对有效融合的教法、学法的深化研讨,造成信息技术运行收效还不清楚。
四、督导意见
为放慢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各地应进一步提高看法,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中心思念,坚持运行导向和机制创新,以“三通两平台”为抓手,片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
(一)理顺机制,加大统筹力度
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对教育信息化关键作用的看法,准确掌握本地域以后教育信息化任务的重点义务,强化教育信息化任务的统筹力度:一是加大省级政府统筹,树立并完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发改、财政、人社、工信等部门介入的协同推进机制。 增强顶层设计,统筹进度布置,协调处置重点、难点疑问,合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 二是增强对省级资源服务平台与控制服务平台树立的统筹,实行对两大平台的一致规划、一致树立、一致运营、一致保养。 建好省级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对企事业单位及学校的各类资源启动有效整合,确保互联互通。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各地要积极探求信息技术的有效运行,不时改良教学,优化教育质量。 实际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抓手,充沛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展开信息化教学,并在教学环节中发现、会聚、构成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针对教员才干水平差异和特性化需求,设置分层级的平面式培训内容体系。 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学用结合,展开以教学通常才干为导向的教员培训。 组织教科研队伍、专家、名师等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教研、控制活动创新作为课改的关键内容,展开信息化教学新形式、新方法的研讨与运行。 奖励具有信息化条件的地域和部分优质学校,大胆创新,构成可示范、可复制的教育教学形式和案例,发扬示范引领作用。
;教育督导评价系统是什么
全国教育信息化任务进度信息系统官方入口欢迎您!请您点击以下入口进入!
点击进入>>>全国教育信息化任务进度信息系统官方入口
点击以下图片也可进入>>>
【相关阅读】
全国教育信息化任务专项督导报告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任务电视电话会议精气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放慢推进教育信息化以后几项重点任务的通知》要求,促进各地教育信息化任务展开,10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展开教育信息化任务专项督导审核的通知》,在全国展开教育信息化任务专项督导审核,要求各地以教育信息化任务的体制机制、经费保证、组织措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掩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树立、教员信息技术运行才干优化等为关键内容,展开自查。 在各地自查基础上,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教育部相关司局、国度督学和专家组成6个督导组对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浙江、福建、河南、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12个省(区)启动了专项督导审核。 时期,共抽查了48个县(市、区)的288所学校(包括教学点、县乡村的小学、初中、高中和中职学校),听取了省(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县(市、区)政府的有关任务汇报,与部分校长、教员启动了交流。 督导状况如下:
一、各地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的基本做法
各级党委、政府充沛看法教育信息化对教育革新和开展的严重影响,强化组织指导,加大投入力度,放慢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树立,积极组织优质教育资源开发,鼎力促进信息化运行,推进教育教学革新,提高教育质量。
(一)增强组织指导,做好统筹规划
各省均在教育行政部门内树立了以关键指导为组长,各业务处室介入的教育信息化指导小组,大少数省还树立了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的跨部门的协同推进机制。 绝大少数省份制定了专项开展规划,确立了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的时期表和路途图。
1.增强统筹协调,明白分工协作
各省普遍树立了对教育信息化任务统筹协调的指导机制。 一是各省树立了由教育行政部门关键指导任组长,各业务处室介入的教育信息化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树立基础教育、教研、教育技术等部门的协同推进机制,为教育信息化任务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和技术支持。 二是部分省份树立了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发改、财政、工信、科技等相关部门共同介入的厅际协作机制。 青海、贵州等省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相关厅局为成员单位的推进任务指导小组;江苏、辽宁等省成立了厅际协调小组;安徽、湖南等省树立了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白职责,理顺机制,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
2.注重迷信规划,增强督导落实
各省(区、市)基本研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专项开展规划,明白了任务目的,启动了义务分解,规则了成功时限,落实了任务责任,完善了保证措施。 绝大部分省份将教育信息化树立与运行作为教育督导的关键内容,强化督导审核,促进相关任务落实。 云南省将教育信息化设备装备归入县级人民政府教育任务督导评价目的体系,将信息化装备水平、“三通两平台”树立装备状况等列为政府履职评价的关键内容。 湖南省将教育信息化任务归入教育强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任务考核内容,并树立县级奖补机制,从2013年起奖励在“三通工程”树立与运行方面的24个示范县各100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县级政府放慢“三通工程”树立的积极性。
3.注重专业引领,组建专家团队
部分省(区、市)依托高校及科研机构组建了省级教育信息化任务专家委员会(或专家库),提供研讨论证和专业引领,为教育信息化任务展开提供决策支持和智力保证。 其中,北京等省(区、市)成立了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或专家组,河南、内蒙古组建省级培训专家库,甘肃将省内高校相关教育信息技术专家列为教育信息化指导小组成员。
(二)加大经费投入,提高保证水平
各地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积极吸引社聚集团、企业支持介入教育信息化树立,以“政府主导,多方介入”的多元化投入格式初步构成。 少数省份布置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补偿经费缺口。 大部分省份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树立归入“片面改薄”方案,给予优先保证。
1.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各地积极整合现有经费渠道,不时加大支持力度,保证教育信息化任务顺利实施。 一是在中央财政专项投入基础上,各地增强省级统筹,补偿经费缺口。 部分省份布置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以省级财政投入带动市、县财政加大投入。 上海市从2011年起、湖南省从2013年起年均投入专项经费超越1亿元。 二是大部分省份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树立归入“片面改薄”方案,给予优先保证。 陕西省在项目申报中明白将“片面改薄”工程资金的20%用于教育信息化树立。 湖北省统筹布置教育信息化树立经费18.7亿元,占改薄资金总额的7.8%。 三是少数省份明白规则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标部分,用于满足学校信息技术和教员培训方面的开支需求。 安徽省规则各中小学依照不低于公用经费10%的比例树立信息化专项资金。
2.探求多元投入格式
在教育信息化推进环节中,各省积极探求树立“政府主导、多方介入”的教育信息化树立机制,与移动、联通及电信公司签署战略协作协议,发动社会多方力气支持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宽带接入及信息化环境树立。 贵州省采取向社会融资、企业垫资、租赁+财政补贴等方式探求“政企协作”、“校企协作”和“校校协作”三种形式,放慢信息化教学环境树立。 四川省与电信、移动等四大网络运营商沟通协商,制定“校校通”网络接入实施方案,并以目的考核方式下达各市县年度成功目的。 河南省内三大电信运营企业近三年累计投入7亿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树立和运行水平的优化。 甘肃省与企业协作为班级装备多媒体设备,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区分为5297、6033个班级装备多媒体设备。 河北省与省通讯控制局协作实施“校通宽带”工程,不要钱为500所乡村中小学校铺设网络。
(三)强化教员培训,优化运行才干
各地普遍注重教员信息技术运行才干培训,从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任务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以来,大部分中小学教员介入过相关培训。 各地积极拓展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有效性。 绝大部分省份明白规则将教员信息技术运行才干归入相应考评目的体系,树立推进运行机制。
1.拓展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
各地各校不时增强培训,优化教员信息技术运行才干。
一是拓展培训内容,满足开展需求。 围绕“国培”方案有关内容,部分省依据自身开展需求,进一步拓展培训内容。 浙江省结合自身需求,设计了“运行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运行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运行信息技术支持教员专业开展”等三大主题的教员培训内容,不时优化教员运行信息技术改良课堂教学的才干,促进教员专业生长。
二是创新培训方式,促进教学运行。 各省经过集中培训、展开教研、举行赛课、考核运行等多种方式,引导教员运用信息化手腕优化教育教学。 贵州省以“开足开齐课程”为目的,发扬县域内教研、中心校示范作用,由各县、中心校制定同步教学和教员培训方案,采取传帮带多种方式,指点教学点教员充沛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丰厚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质量。 海南省运用主题式培训,将疑问处置与案例剖析相结合,研讨构建“QQ群+团体空间+任务坊+研修社区”网络技术手腕友好台,推进教员学用结合。 江西省采用“自主普及学习+诊断测评+才干优化培训+培训测评”的形式,展开分学段分学科分城乡校长、教员等专项培训,有针对性地优化信息技术运行才干。
三是充沛整合培训项目资源,扩展掩盖面。 河北、山西、广东、贵州等省充沛整合“英特尔未来教育”、“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育方案”、“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培训”、“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员信息技术才干培训”等项目资源,增强各级各类中小学主干教员、校长教育信息技术才干优化培训,不时扩展培训掩盖面。
2.归入考评体系,促进教学运行
为了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行,各地将教员信息技术运行才干归入考评体系,并积极展开试点任务。
一是将信息技术运行才干归入考评体系。 大部分省份明白规则“将教员信息技术运行才干作为教员资历认定、资历活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和校长考评的目的体系”,推进教员在课堂教学和日常任务中有效运行信息技术。 福建省在启动岗位细分等级聘任任务中,把教员信息技术运行才干作为聘任的必备条件。 江西省将信息技术运行才干列入了普通高中办学水平评价。
二是展开试点引领。 各省经过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任务,在教学运行、区域全体推进、机制创新等方面树立典型,示范引领。 安徽省展开以县为单位,以中心校辐射教学点的在线课堂常态教学实验,县镇学校教员经过视频互动方式为教学点开齐国度规则课程,构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在线课堂技术规范和常态化教学组织形式。 浙江省经过近两年的试点,构成一批信息化教育教学形式和机制创新典型,如杭州市拱墅区的集研训、交流、协作于一体的网络研训形式和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的电子技术运行专业“云实训”,为放慢教育信息化转型提供了范式。
二、各地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的关键成效
在各地政府的鼎力推进下,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掩盖片面成功,“校校通”和“班班通”树立取得较大进度。
(一)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掩盖片面成功
各省积极配套经费,整合资源,推进教员培训,截至11月底,全国6.4万个教学点片面成功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掩盖”项目树立义务,成功了设备性能、资源配送和教学运行“三到位”。
1.教学资源同步配送
在增强设备装备的同时,各省经过卫星和网络接纳项目配套小学1-3年级教材版本数字教育资源,并有效整合市、县教学资源,初步构成了对教学点的辐射服务支持机制。 河南省搭建省级“教学点数字资源全掩盖项目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在线同步课堂、名师课程等辅学资源和教研备课资源,同步课堂视频资源掩盖7个学科、9个版本教材,共3000余节。
2.课程开齐率大幅优化
随着项目逐渐实施推进,乡村遥远地域教学点常年以来缺师少教、无法开齐开好国度规则课程的疑问失掉有效处置。 教学点国度规则课程开齐率不时提高,尤其是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开课率清楚优化,特别是对一师一校型教学点,效果尤其清楚。 陕西省一切教学点均已开齐国度规则课程。 河南省90%以上教学点能应用设备和资源开出音乐、美术等课程。 福建省教学点教员应用设备和资源开设的课程占总课程的74%,开齐国度规则课程的教学点比例较项目实施行提高了21个百分点,到达88%。
(二)“三通”树立取得较大进度
各省经过“三通”树立,积极创设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不时扩展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掩盖面,普遍应用学习空间促进资源的共建共享与运行。
1.“宽带网络校校通”基本成功
截至11月,全国中小学(不含教学点,下同)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为82%,其中,接入带宽在4M-10M之间的中小学比例为32%,接入带宽在10M以上的中小学比例为41%。 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省、市和新疆消费树立兵团片面成功“宽带网络校校通”。
全国装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中小学比例为78%,普通教室全部装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中小学比例为39%,普通教室半数以上装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中小学比例为46%。
2.“优质资源班班通”初见成效
各省采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稳步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环节中的运行,促进乡村、遥远、贫穷、民族地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山西省实施“‘班班通’教育教学资源进教室方案”,树立交互式数字资源、“同步课堂”资源和在校生自主探求式学习数字资源,探求多途径成功“班班通”。 海南省成立省级主干教员任务组,分学科搜集整理教学资源,构本钱省特征资源,在名师相对集中的学校开放“名校课堂”“名师课堂”,乡镇中心校以上教员应用优质数字资源备课、上课已成为常态。
3.积极探求“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各省积极展开“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树立,初步积聚教育教学运行阅历。 海南省树立实名制教员学习空间8万个,占教员总数的71%。 浙江省开放网络学习空间的中小学教员比例达68%,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展开教研的教员比例达43%。 吉林省开放网络学习空间的中小学校比例到达44%,开放网络学习空间的中小学教员占任课教员的44%(其中城市教员到达77%)。 黑龙江省应用网络展开教研活动、启动课堂教学的中小学教员占已开放网络学习空间的中小学教员比例区分达86%、21%。
(三)“两平台”树立成效初步显现
经过“两平台”树立,各省初步构成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高了教育控制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了教育公共服务的系统化和教育控制的现代化。
1.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建成
在国度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各省依托已有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探求“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价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共享机制。 目前,绝大部分省份初步建成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并积极推进教员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等方面的探求与研讨。 浙江省在教育资源平台树立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经过用户择优选择的方式,构建“资源超市”。 甘肃省经过与企业协作、购置、组织竞赛等方式失掉和整合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并不要钱为教员提供教学助手、虚拟实验室、备课工具等教学运行软件,初步构成教育资源服务体系。 天津市经过基础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会聚已有各级门户网站,成功多站点一致控制、权限一致分配、信息一致检索,并对多方优质特征资源启动整合与集成,成功与第三方数字资源和数据库的跨平台一致搜索。
2.教育控制公共服务平台稳步推进
依照教育部“两级树立、五级运行”的部署,各省积极规划并出台省级数据中心树立方案,到目前为止,部分省份建成省级数据中心。 全国中小在校生学籍信息控制系统已在各省成功部署,从教育部到学校的五级运行系统成功全国联网并稳如泰山运转。 甘肃省建成教育控制公共服务平台,部署了国度级运行系统5项、省级运行系统5项,同时开发了教育综合数据监测系统。 陕西省在省政府信息化中心设教育专区,搭建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并树立了包括学籍、教育科研、教育行政决策、教育基础数据库及交流平台在内的多个特征业务控制系统。
三、存在的疑问
虽然全国教育信息化任务取得了很大进度,但在放慢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疑问,要求高度关注,妥善处置。
(一)统筹推进力度不够
督导中发现,一些中央对国度推进教育信息化战略目的与详细部署了解不片面,对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的复杂性看法缺乏,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 一是协同推进机制尚未完全树立。 仍有部分省份尚未树立教育行政部门与发改、财政、工信等部门的协同推进机制,造成各项政策措施未能构成合力,推进任务缺乏有效组织保证。 二是缺乏对两大公共服务平台树立的统筹规划。 仍有一些省份未建成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省级平台与已建成的市县平台、企业平台间缺乏互联互通,无法有效整合。 资源平台与控制平台的基础设备树立、技术支撑和运转保养等还无法完全成功共建共享。
(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运行水平还不高
督导中发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还未发生实质影响。 部分教员特别是乡村教员信息技术运行水平不高,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没有基本性改动。 一是部分教员在学科教学中运行信息技术不多;二是大部分教员仍处于信息技术的浅层次运行阶段,部分教员仅注重信息技术运行方式,缺乏对有效融合的教法、学法的深化研讨,造成信息技术运行收效还不清楚。
四、督导意见
为放慢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各地应进一步提高看法,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中心思念,坚持运行导向和机制创新,以“三通两平台”为抓手,片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
(一)理顺机制,加大统筹力度
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对教育信息化关键作用的看法,准确掌握本地域以后教育信息化任务的重点义务,强化教育信息化任务的统筹力度:一是加大省级政府统筹,树立并完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发改、财政、人社、工信等部门介入的协同推进机制。 增强顶层设计,统筹进度布置,协调处置重点、难点疑问,合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 二是增强对省级资源服务平台与控制服务平台树立的统筹,实行对两大平台的一致规划、一致树立、一致运营、一致保养。 建好省级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对企事业单位及学校的各类资源启动有效整合,确保互联互通。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各地要积极探求信息技术的有效运行,不时改良教学,优化教育质量。 实际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抓手,充沛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展开信息化教学,并在教学环节中发现、会聚、构成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针对教员才干水平差异和特性化需求,设置分层级的平面式培训内容体系。 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学用结合,展开以教学通常才干为导向的教员培训。 组织教科研队伍、专家、名师等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教研、控制活动创新作为课改的关键内容,展开信息化教学新形式、新方法的研讨与运行。 奖励具有信息化条件的地域和部分优质学校,大胆创新,构成可示范、可复制的教育教学形式和案例,发扬示范引领作用。
;如何检查全国教育信息化任务进度信息系统官方入口?
全国教育信息化任务进度信息系统官方入口欢迎您!请您点击以下入口进入!
点击进入>>>全国教育信息化任务进度信息系统官方入口
点击以下图片也可进入>>>
【相关阅读】
全国教育信息化任务专项督导报告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任务电视电话会议精气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放慢推进教育信息化以后几项重点任务的通知》要求,促进各地教育信息化任务展开,10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展开教育信息化任务专项督导审核的通知》,在全国展开教育信息化任务专项督导审核,要求各地以教育信息化任务的体制机制、经费保证、组织措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掩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树立、教员信息技术运行才干优化等为关键内容,展开自查。 在各地自查基础上,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教育部相关司局、国度督学和专家组成6个督导组对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浙江、福建、河南、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12个省(区)启动了专项督导审核。 时期,共抽查了48个县(市、区)的288所学校(包括教学点、县乡村的小学、初中、高中和中职学校),听取了省(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县(市、区)政府的有关任务汇报,与部分校长、教员启动了交流。 督导状况如下:
一、各地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的基本做法
各级党委、政府充沛看法教育信息化对教育革新和开展的严重影响,强化组织指导,加大投入力度,放慢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树立,积极组织优质教育资源开发,鼎力促进信息化运行,推进教育教学革新,提高教育质量。
(一)增强组织指导,做好统筹规划
各省均在教育行政部门内树立了以关键指导为组长,各业务处室介入的教育信息化指导小组,大少数省还树立了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的跨部门的协同推进机制。 绝大少数省份制定了专项开展规划,确立了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的时期表和路途图。
1.增强统筹协调,明白分工协作
各省普遍树立了对教育信息化任务统筹协调的指导机制。 一是各省树立了由教育行政部门关键指导任组长,各业务处室介入的教育信息化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树立基础教育、教研、教育技术等部门的协同推进机制,为教育信息化任务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和技术支持。 二是部分省份树立了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发改、财政、工信、科技等相关部门共同介入的厅际协作机制。 青海、贵州等省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相关厅局为成员单位的推进任务指导小组;江苏、辽宁等省成立了厅际协调小组;安徽、湖南等省树立了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白职责,理顺机制,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
2.注重迷信规划,增强督导落实
各省(区、市)基本研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专项开展规划,明白了任务目的,启动了义务分解,规则了成功时限,落实了任务责任,完善了保证措施。 绝大部分省份将教育信息化树立与运行作为教育督导的关键内容,强化督导审核,促进相关任务落实。 云南省将教育信息化设备装备归入县级人民政府教育任务督导评价目的体系,将信息化装备水平、“三通两平台”树立装备状况等列为政府履职评价的关键内容。 湖南省将教育信息化任务归入教育强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任务考核内容,并树立县级奖补机制,从2013年起奖励在“三通工程”树立与运行方面的24个示范县各100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县级政府放慢“三通工程”树立的积极性。
3.注重专业引领,组建专家团队
部分省(区、市)依托高校及科研机构组建了省级教育信息化任务专家委员会(或专家库),提供研讨论证和专业引领,为教育信息化任务展开提供决策支持和智力保证。 其中,北京等省(区、市)成立了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或专家组,河南、内蒙古组建省级培训专家库,甘肃将省内高校相关教育信息技术专家列为教育信息化指导小组成员。
(二)加大经费投入,提高保证水平
各地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积极吸引社聚集团、企业支持介入教育信息化树立,以“政府主导,多方介入”的多元化投入格式初步构成。 少数省份布置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补偿经费缺口。 大部分省份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树立归入“片面改薄”方案,给予优先保证。
1.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各地积极整合现有经费渠道,不时加大支持力度,保证教育信息化任务顺利实施。 一是在中央财政专项投入基础上,各地增强省级统筹,补偿经费缺口。 部分省份布置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以省级财政投入带动市、县财政加大投入。 上海市从2011年起、湖南省从2013年起年均投入专项经费超越1亿元。 二是大部分省份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树立归入“片面改薄”方案,给予优先保证。 陕西省在项目申报中明白将“片面改薄”工程资金的20%用于教育信息化树立。 湖北省统筹布置教育信息化树立经费18.7亿元,占改薄资金总额的7.8%。 三是少数省份明白规则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标部分,用于满足学校信息技术和教员培训方面的开支需求。 安徽省规则各中小学依照不低于公用经费10%的比例树立信息化专项资金。
2.探求多元投入格式
在教育信息化推进环节中,各省积极探求树立“政府主导、多方介入”的教育信息化树立机制,与移动、联通及电信公司签署战略协作协议,发动社会多方力气支持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宽带接入及信息化环境树立。 贵州省采取向社会融资、企业垫资、租赁+财政补贴等方式探求“政企协作”、“校企协作”和“校校协作”三种形式,放慢信息化教学环境树立。 四川省与电信、移动等四大网络运营商沟通协商,制定“校校通”网络接入实施方案,并以目的考核方式下达各市县年度成功目的。 河南省内三大电信运营企业近三年累计投入7亿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树立和运行水平的优化。 甘肃省与企业协作为班级装备多媒体设备,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区分为5297、6033个班级装备多媒体设备。 河北省与省通讯控制局协作实施“校通宽带”工程,不要钱为500所乡村中小学校铺设网络。
(三)强化教员培训,优化运行才干
各地普遍注重教员信息技术运行才干培训,从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任务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以来,大部分中小学教员介入过相关培训。 各地积极拓展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有效性。 绝大部分省份明白规则将教员信息技术运行才干归入相应考评目的体系,树立推进运行机制。
1.拓展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
各地各校不时增强培训,优化教员信息技术运行才干。
一是拓展培训内容,满足开展需求。 围绕“国培”方案有关内容,部分省依据自身开展需求,进一步拓展培训内容。 浙江省结合自身需求,设计了“运行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运行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运行信息技术支持教员专业开展”等三大主题的教员培训内容,不时优化教员运行信息技术改良课堂教学的才干,促进教员专业生长。
二是创新培训方式,促进教学运行。 各省经过集中培训、展开教研、举行赛课、考核运行等多种方式,引导教员运用信息化手腕优化教育教学。 贵州省以“开足开齐课程”为目的,发扬县域内教研、中心校示范作用,由各县、中心校制定同步教学和教员培训方案,采取传帮带多种方式,指点教学点教员充沛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丰厚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质量。 海南省运用主题式培训,将疑问处置与案例剖析相结合,研讨构建“QQ群+团体空间+任务坊+研修社区”网络技术手腕友好台,推进教员学用结合。 江西省采用“自主普及学习+诊断测评+才干优化培训+培训测评”的形式,展开分学段分学科分城乡校长、教员等专项培训,有针对性地优化信息技术运行才干。
三是充沛整合培训项目资源,扩展掩盖面。 河北、山西、广东、贵州等省充沛整合“英特尔未来教育”、“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育方案”、“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培训”、“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员信息技术才干培训”等项目资源,增强各级各类中小学主干教员、校长教育信息技术才干优化培训,不时扩展培训掩盖面。
2.归入考评体系,促进教学运行
为了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行,各地将教员信息技术运行才干归入考评体系,并积极展开试点任务。
一是将信息技术运行才干归入考评体系。 大部分省份明白规则“将教员信息技术运行才干作为教员资历认定、资历活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和校长考评的目的体系”,推进教员在课堂教学和日常任务中有效运行信息技术。 福建省在启动岗位细分等级聘任任务中,把教员信息技术运行才干作为聘任的必备条件。 江西省将信息技术运行才干列入了普通高中办学水平评价。
二是展开试点引领。 各省经过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任务,在教学运行、区域全体推进、机制创新等方面树立典型,示范引领。 安徽省展开以县为单位,以中心校辐射教学点的在线课堂常态教学实验,县镇学校教员经过视频互动方式为教学点开齐国度规则课程,构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在线课堂技术规范和常态化教学组织形式。 浙江省经过近两年的试点,构成一批信息化教育教学形式和机制创新典型,如杭州市拱墅区的集研训、交流、协作于一体的网络研训形式和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的电子技术运行专业“云实训”,为放慢教育信息化转型提供了范式。
二、各地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的关键成效
在各地政府的鼎力推进下,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掩盖片面成功,“校校通”和“班班通”树立取得较大进度。
(一)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掩盖片面成功
各省积极配套经费,整合资源,推进教员培训,截至11月底,全国6.4万个教学点片面成功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掩盖”项目树立义务,成功了设备性能、资源配送和教学运行“三到位”。
1.教学资源同步配送
在增强设备装备的同时,各省经过卫星和网络接纳项目配套小学1-3年级教材版本数字教育资源,并有效整合市、县教学资源,初步构成了对教学点的辐射服务支持机制。 河南省搭建省级“教学点数字资源全掩盖项目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在线同步课堂、名师课程等辅学资源和教研备课资源,同步课堂视频资源掩盖7个学科、9个版本教材,共3000余节。
2.课程开齐率大幅优化
随着项目逐渐实施推进,乡村遥远地域教学点常年以来缺师少教、无法开齐开好国度规则课程的疑问失掉有效处置。 教学点国度规则课程开齐率不时提高,尤其是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开课率清楚优化,特别是对一师一校型教学点,效果尤其清楚。 陕西省一切教学点均已开齐国度规则课程。 河南省90%以上教学点能应用设备和资源开出音乐、美术等课程。 福建省教学点教员应用设备和资源开设的课程占总课程的74%,开齐国度规则课程的教学点比例较项目实施行提高了21个百分点,到达88%。
(二)“三通”树立取得较大进度
各省经过“三通”树立,积极创设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不时扩展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掩盖面,普遍应用学习空间促进资源的共建共享与运行。
1.“宽带网络校校通”基本成功
截至11月,全国中小学(不含教学点,下同)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为82%,其中,接入带宽在4M-10M之间的中小学比例为32%,接入带宽在10M以上的中小学比例为41%。 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省、市和新疆消费树立兵团片面成功“宽带网络校校通”。
全国装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中小学比例为78%,普通教室全部装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中小学比例为39%,普通教室半数以上装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中小学比例为46%。
2.“优质资源班班通”初见成效
各省采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稳步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环节中的运行,促进乡村、遥远、贫穷、民族地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山西省实施“‘班班通’教育教学资源进教室方案”,树立交互式数字资源、“同步课堂”资源和在校生自主探求式学习数字资源,探求多途径成功“班班通”。 海南省成立省级主干教员任务组,分学科搜集整理教学资源,构本钱省特征资源,在名师相对集中的学校开放“名校课堂”“名师课堂”,乡镇中心校以上教员应用优质数字资源备课、上课已成为常态。
3.积极探求“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各省积极展开“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树立,初步积聚教育教学运行阅历。 海南省树立实名制教员学习空间8万个,占教员总数的71%。 浙江省开放网络学习空间的中小学教员比例达68%,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展开教研的教员比例达43%。 吉林省开放网络学习空间的中小学校比例到达44%,开放网络学习空间的中小学教员占任课教员的44%(其中城市教员到达77%)。 黑龙江省应用网络展开教研活动、启动课堂教学的中小学教员占已开放网络学习空间的中小学教员比例区分达86%、21%。
(三)“两平台”树立成效初步显现
经过“两平台”树立,各省初步构成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高了教育控制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了教育公共服务的系统化和教育控制的现代化。
1.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建成
在国度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各省依托已有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探求“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价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共享机制。 目前,绝大部分省份初步建成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并积极推进教员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等方面的探求与研讨。 浙江省在教育资源平台树立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经过用户择优选择的方式,构建“资源超市”。 甘肃省经过与企业协作、购置、组织竞赛等方式失掉和整合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并不要钱为教员提供教学助手、虚拟实验室、备课工具等教学运行软件,初步构成教育资源服务体系。 天津市经过基础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会聚已有各级门户网站,成功多站点一致控制、权限一致分配、信息一致检索,并对多方优质特征资源启动整合与集成,成功与第三方数字资源和数据库的跨平台一致搜索。
2.教育控制公共服务平台稳步推进
依照教育部“两级树立、五级运行”的部署,各省积极规划并出台省级数据中心树立方案,到目前为止,部分省份建成省级数据中心。 全国中小在校生学籍信息控制系统已在各省成功部署,从教育部到学校的五级运行系统成功全国联网并稳如泰山运转。 甘肃省建成教育控制公共服务平台,部署了国度级运行系统5项、省级运行系统5项,同时开发了教育综合数据监测系统。 陕西省在省政府信息化中心设教育专区,搭建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并树立了包括学籍、教育科研、教育行政决策、教育基础数据库及交流平台在内的多个特征业务控制系统。
三、存在的疑问
虽然全国教育信息化任务取得了很大进度,但在放慢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疑问,要求高度关注,妥善处置。
(一)统筹推进力度不够
督导中发现,一些中央对国度推进教育信息化战略目的与详细部署了解不片面,对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的复杂性看法缺乏,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 一是协同推进机制尚未完全树立。 仍有部分省份尚未树立教育行政部门与发改、财政、工信等部门的协同推进机制,造成各项政策措施未能构成合力,推进任务缺乏有效组织保证。 二是缺乏对两大公共服务平台树立的统筹规划。 仍有一些省份未建成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省级平台与已建成的市县平台、企业平台间缺乏互联互通,无法有效整合。 资源平台与控制平台的基础设备树立、技术支撑和运转保养等还无法完全成功共建共享。
(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运行水平还不高
督导中发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还未发生实质影响。 部分教员特别是乡村教员信息技术运行水平不高,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没有基本性改动。 一是部分教员在学科教学中运行信息技术不多;二是大部分教员仍处于信息技术的浅层次运行阶段,部分教员仅注重信息技术运行方式,缺乏对有效融合的教法、学法的深化研讨,造成信息技术运行收效还不清楚。
四、督导意见
为放慢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各地应进一步提高看法,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中心思念,坚持运行导向和机制创新,以“三通两平台”为抓手,片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
(一)理顺机制,加大统筹力度
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对教育信息化关键作用的看法,准确掌握本地域以后教育信息化任务的重点义务,强化教育信息化任务的统筹力度:一是加大省级政府统筹,树立并完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发改、财政、人社、工信等部门介入的协同推进机制。 增强顶层设计,统筹进度布置,协调处置重点、难点疑问,合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任务。 二是增强对省级资源服务平台与控制服务平台树立的统筹,实行对两大平台的一致规划、一致树立、一致运营、一致保养。 建好省级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对企事业单位及学校的各类资源启动有效整合,确保互联互通。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各地要积极探求信息技术的有效运行,不时改良教学,优化教育质量。 实际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抓手,充沛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展开信息化教学,并在教学环节中发现、会聚、构成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针对教员才干水平差异和特性化需求,设置分层级的平面式培训内容体系。 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学用结合,展开以教学通常才干为导向的教员培训。 组织教科研队伍、专家、名师等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教研、控制活动创新作为课改的关键内容,展开信息化教学新形式、新方法的研讨与运行。 奖励具有信息化条件的地域和部分优质学校,大胆创新,构成可示范、可复制的教育教学形式和案例,发扬示范引领作用。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